第24章 目眦欲裂
��坐聊天时,与一位唤作‘郑夫人’的多聊了几句。这回郑夫人的老爷是董成大的友人,郑老爷是个秀才,考试多年皆未能步入仕途,人到中年心灰意冷,干脆弃了仕途,转而办了私塾,教书育人。郑老爷家中有一子一女,长子已经娶了亲,如今在知府衙门里谋了一职,家中还有一女,十□□岁,正值说亲的年纪,先前倒也有上门求娶的,只郑家门第不高,却也不是市井粗鄙之人,身份地位有些尴尬,郑老爷挑挑拣拣到今日,仍未将女儿嫁出去。

  闲谈中胡氏动了心思,别说郑家身份地位有些尴尬,便是董家也是,尤其是董家二房。因了董成大未入仕途,且又并非长子,要说官家吧,跟官家也挂不上钩,可要说不是吧,董老太爷还在宫中任职,也正是不上不下。胡氏娶儿媳妇也是个难题,门第高了,别人会说董堃攀高枝,可要是市井粗鄙人家的姑娘,她还瞧不上。也正是挑挑拣拣,不知该如何是好。

  如今胡氏与郑夫人两个可算是找到了合心意的。董老太爷寿辰那日,两人闲谈间便皆有意结两姓之好,寿辰之后,胡氏又问了董成大郑家的情况。那董成大与郑老爷脾性相投,平日里交好,对郑家的评价自然高,听胡氏言谈间有意向郑家求亲,想了一番也觉得若是成了儿女亲家甚好,当即便赞同了胡氏的想法,待同老太爷老太太商量后,董成大便向郑老爷放出了结亲家的话音,郑老爷也觉着甚好,如此两家人便先口头上说定了,只等着选个好日子先将亲事定下来。

  佛祖如此显灵,胡氏自然要好生感谢一番。

  待十五的头一日,胡氏带着董赟照旧去普照寺还愿进香。

  这次董赟和紫竹同坐一辆小车,胡氏同纸鸢嬷嬷共乘一辆。一行人出来的时候还早,天刚亮没多久,晨时的露水还未散去,郊外的空气清新,景色极美。董赟今日将乌黑的长发编了条粗辫子垂在腰间,发髻上不过插了一只珠钗,穿了身嫩黄色的衣衫,简单利落却不失美丽娇俏。

  紫竹不过是第二次来东郊,有了头一次的经验,这次她特意从济慈堂里要了一罐山楂丸子带着,路上做零食,这会儿她打开了罐子,主仆二人吃着山楂丸,一路有说有笑,赶在晌午前头到了东山脚下。

  一行人仍是去了东山村的李老汉家。刚用完午饭,董赟便闹着胡氏要去东山书院看两位哥哥,胡氏一把老骨头,颠簸了半日,这会儿骨头早散架了,累得不行,说要等睡个午觉再去。

  董赟就是拿捏准了胡氏的心思,听胡氏这么一说,她马上便道,“娘亲,这次我去就好了,山上路段颠簸,没得您被颠的又受不住,我让庆福驾马带上东西给哥哥送去好了。”

  胡氏身子犯懒,觉得可以,便叮嘱了女儿一番,叫紫竹一同跟过去,待董赟走了之后方才躺下歇息了一会儿。

  ......

  这厢,董赟去了东山书院,将干货补品交给了两位哥哥,又同哥哥们说了会话,见天色不早了方才从东山书院出来。只她出来之后并未急着走,对庆福说她要在四处转转才回去,让他在原地等候。说罢,领了紫竹去了半山腰的凉亭,那里是她同裴浦远约好的地方。

  裴家的二郎裴浦远,比自己大三岁,清俊儒雅,因了长年吃药的缘故,襟袖中总染着淡淡的药香,见了自己便会脸红,是个很好的青年,以后若是入了仕途,想必也会是个不大不小的官。董赟对他的印象不错,若是她岁数大些,这个时候嫁给他,往后与这样一个相公举案齐眉生儿育女,一生也就这么平平顺顺的过了。

  只在她的观念中,十五六岁年纪有些小了,身体还未长开,实在不宜嫁人,所以在裴家上门求娶时她拒了他们,虽说可以先订亲,但订了亲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