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董家女郎
娘似鸡鸣般的呼喘声,董赟脚下未停,快走几步推开王大娘的屋门,见她靠在床头,但坐不卧,喉中痰鸣如吹哨,地上咳出的痰黏腻,观其面色青黯,再按其脉滑数有力,便应了心中所想。

  董赟思考片刻,在纸上迅速写下方药,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各三钱,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各两钱,思及王大娘痰喘壅急,不能平卧,又加用葶苈子、猪牙皂两钱泻肺涤痰。

  “庆俞你先抓三副。”

  等在一旁的庆俞见董赟停笔,拿了方子飞速往药房奔去,这边董赟打开医药箱,拿出白瓷小瓶,倒出一粒董家自制的控涎丹让王大娘就水服下。

  片刻臾,王大娘喘促渐好,紫竹见状伏地跪拜,感激不已。董赟忙将其拉起,对紫竹道,“你这两天不必在我身边伺候,准你几天假在家好好照顾王大娘,待庆俞把药抓来时,两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一次,三日后带你娘来胡府找我,我给她扶脉,届时再考虑换汤药。”

  紫竹原先并非董赟的贴身丫头,只因跟随董赟的丫头鸾儿初来桃园镇不适应这边水土,成日上吐下泻,又适逢桃园镇霍乱横行,她染上此等恶疾,董赟没能将她救回来,竟是没过几天就去了。胡老太太见外孙女没了丫头,便指了紫竹过来伺候她。

  且说这王大娘宿疾多年,每年春季必发作几次,痛苦异常,药石不见效,此番吃下胡家表姑娘的一粒药丸之后,自觉大好,起身便要跪拜,被董赟忙拦住,扶她重新靠回床上,“大娘不必挂心,早年我跟爹爹习医,爹爹便教导我杏林中人当以治病救人为本,我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能。”

  在王大娘家坐了片刻,董赟便起身告辞,紫竹要送她回去,董赟摆手道,“不必,镇上的街道我已经熟悉了,我沿着原路返回即可,你在家好生照顾大娘便是。”

  董赟为了行动方便,平时多着男儿装,她虽为女子,却是身量颀长,不输本朝男郎,只是咋一看面相,不少人便能看出她是女郎,好在本朝女郎着男装的不在少数,大家便不以为意。董赟在桃园镇上居住了快一年,时常帮当地居民诊病,原本按着董赟女儿家的身份,是不该做这些事的,只是她在京中便常跟着爹爹为人诊病,故而胡老太太也没拿女戒类约束过她。

  桃园镇上的人大都认识她,午后见她背着医药箱往胡家方向阔步而行,知她又是为哪家人诊病了,皆笑着与她打招呼,住在胡家旁边的孙大嫂手里挎着一篮春桃,与董赟碰上了,笑眯眯道,“胡家表姑娘,这是我刚从山上采回来的春桃,自家树上的,不值钱,拿几个回去吃吧。”说罢,递了两个过来。

  董赟忙推辞,架不住孙大嫂的递送,接了一个放在兜里,与孙大嫂拜别后,迈着轻快的脚步进胡家。

  ——

  胡家老太太今年七十有二,身子骨健朗,只是去年摔了一跤不小心将小腿骨摔断了,之后身子不大爽利,董赟代娘亲尽孝,为老太太调养了一年,如今她老人家身子骨愈发好了,精气十足,每日都要与她的三个儿媳打马吊,董赟回来后去她屋里,老太太刚打完一圈,手气大好,赢了三家。见外孙女进来,忙招手。

  “我的乖孙,守门的小厮说你又出诊了?”胡老太太不大愿意自己的外孙女东跑西跑为人看病,她终是希望外孙女能像家里几个姑娘一样,绣花、读女戒、管理内宅,这些才是女儿家该做的。

  老太太一旁伺候的丫头搬了凳子,董赟坐在老太太身后,趴在她老人家的背上,笑眯眯道,“外祖母,今天是紫竹的娘哮病犯了,七儿才去的,平时没有您的应允,七儿哪敢呀。”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