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二合一


  如此忙活了五六天,再加上风干的时间,等许三郎和乞山大叔他们商定出发的时间,已经到了三月底。

  今年霍香梅都忙得没有时间怎么去采摘野菜,大多是霍老爹带着几个娃去摘。李兰也经常跟几个娃去采,经常把采摘到的一部分拿给霍香梅家,一部分拿给七婆家。

  这些日子李兰和许家的孩子都相处得很好,很多时候小四都特别的爱黏李兰,搞得霍香梅都要吃醋了,谁让她经常抽不出空儿来陪他们呢!

  现在锁头的妇子快要生了,七婆一方面怕自己老了照顾不应,另一方面也是同情李兰。在李兰的立户之后,就提出让李兰继续住在她家,偶尔帮忙搭把手。钱银家中不多,无法给她工钱,但是她吃穿问题,也不用担心。

  当初七婆能让无家可归的李兰住下来,不管她是为了甚么原因,李兰都是领这份情的。

  所以当七婆开口的时候,李兰就答应暂时在许锁头家住下了。她是织布能手,织得又快又好,可惜现在不是黄麻当季的时候,否则她完全可以织布去卖或者是换些盐之类的必需品。

  不过李兰用她那二两银子跟里正买了新村的一小块荒地来种植黄麻,也算是豁出去的了。

  另外李兰有纳些鞋底放到之前她上工过的馆舍卖。

  那里来往做掮客的行人比较多,走的路多了,也就费鞋。每每卖出一双,就给小伙计一个大钱。小伙计挺乐意帮她吆喝这买卖的。馆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这次许三郎出行的人数算是不少的了,他把差不多一千斤的茶饼严严实实的包好,装进好些大木桶里,四个合伙人的牛车拉着。

  另外自家酿的麦酒也是很好的,不用一定要拉到西域,半路遇上可以的都能卖出去不少。这样就能换到钱或者货物,沿途不停的抛售。

  村子里有好些汉子去年看到许三郎赚了钱,自家借钱买了牛或者几个合伙凑钱银也买了牛车。都找上许三郎,纷纷请求一起前去。

  后来许三郎找到乞山大叔和管事同意后,决定带上他们。一方面是人多点,至少能吓唬吓唬那些土匪,另一方面是反正都得给商队交些费用,商队是有赚头的,有生意上门何必拒绝,又不是坏事。

  但是他们不是谁都还有钱去置办货物的,那些没有钱银置办的就帮许三郎拉麦酒。许三郎同意卖出钱之后,可以借一部分给他们在途中置办货物,另外运资当然也是要给的,不过都是得等到酒卖出去了之后。

  那些汉子都同意了,毕竟现在他们收到消息说晋大王对沿途的兵匪、土匪豆亮刀子了,官道边隔一段距离设了庐和馆,让行人入住,所以尽管很辛苦,只要坚持下去,还是会有回报的。

  老是在地里刨食,又没有一门手艺,甚么时候才能让爹娘、婆娘和娃过上三五天吃一顿肉的日子。就算现在地多了,比以前多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可是看老天吃饭的事情,真的说不准。

  没看到许三郎出去一趟回来,这日子就过得有滋有味了吗?以后自家娃还得继续读书,做官,有远见的汉子都能知道里面所要付出的花费了。

  再说趁年轻,出去拼搏一番,对于这些汉子来说,是一件很应该的事情。只要日子好过,吃点苦头怕甚么。

  ……

  等到许三郎出发的那天,村子里的人都过来看热闹了,除了四辆拉茶叶的牛车,还有村子里十六辆各自运货或者帮忙运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