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百辟院中的下人
��山长,你老师刘淳风有坐陪,与大人亦是认识的,你是他的学生就难怪了。”

  郑淑卿确实是记得刘淳风这人,但是并不熟悉,因为当时在白鹿书院时,刘淳风只是一个普通的讲书,从始自终都没有说过话,至于现在的云南总督大人会不会记得他,郑淑卿也不知道。但是她却说刘淳风坐陪,并说大人也认识,是怕说了实话,易言心中会有不舒服。

  当今大清帝国之中,以满人为尊,由上至下,兴满礼,尊卑到了极至,如易言这般身份的人见到了郑淑卿是要跪拜的,尤其是第一次这般正式的见面。

  她看着易言低眉顺目的样子,说道:“看你样子,大概也就在十四、五岁左右吧。”

  “今年正是十五岁。”易言眼也不抬的回答道。

  “大人常说,天下间能与佛、道争胜者唯有儒理,你在淳风书院三年了,儒经学到了哪里,儒理懂得了几分?”夫人问道,她的声音很轻柔,并没有半点逼人凛然之味。

  易言回答道:“儒经只学了个大概,儒理更不懂半分。”

  郑淑卿温和的笑道:“你这孩子,与小女林氏差不多的年纪,可这xing子却静谦许多。呵呵……要是林氏能有你这般的xing子该多好啊。”

  易言这一路上来,已经对自己的这样的xing格感到难受了,正想着要努力的改变,这次竟是受到了夫人夸奖,让他心中颇为不好意思,一时没有应对之词。

  郑淑卿说的是郑林氏,是她与林公最小的女儿,只是却不以林为姓,反以姓郑,这让易言在第一次听到时颇为惊奇,但是在问吴老之后,吴老却说以后自会有知道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

  郑淑卿笑着又说道:“老吴身体不适回去了,你又跟随他学习的时间太短,也不知道能不能掌得住这个百辟院。”

  她即使是说着担心的话,也是温温和和的。

  易言连忙说道:“吴老一切都交待过了,我都记得。”

  “呵呵,那就好,你是读书人,让你在这掌这个百辟院倒是委屈你了,你放心,老爷是记得你的。这百辟院啊,最近怕是要不太平了,老吴又走了,你可要当心些。”

  易言心道:“这是总督府后宅,外有兵士把守着,府里肯定还有着王叔这般的修行高人坐镇,能有什么事发生呢?”

  他心中这般想着的时候,郑淑卿又说道:“最近若是有人来找林氏,你一律不得报与她,就对来人说林氏正在学画《碧波倾天图》,不能受到打扰。然后,你再报以我。”

  易言心中突然一动,觉得或许今天晚上主要的事情便是交待这件事。

  果然如他所想,郑淑卿再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后,便让易言回去休息。

  易言从出家门的那一刻,想的便是跟随在林公身边学习,将来若是凭此得到几分成就,便此生足矣。但是现在看来,想要在林公林总督身边学习是多么遥远的事情,看似在面前触手可及,却有远在天边的感觉。

  易言回身看着那主堂屋里依然明亮的灯火,不由的长呼一口气,走进自己的房屋里,伸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太平剑,拔出,竟是锵的一声脆响,在黑暗之中就如一泓秋水荡漾开来。

  剑在手中,冲入进黑暗之中,在一片开阔平坦之处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