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进士以后会是官老爷,便是没事,也会拎着孩子到林家门前转悠转悠,仿佛这样就能沾点文曲星的仙气,给孩子开智。

  分隔线

  继怒江大水之后,京城又着了一场大火。

  昭庆帝自从崇佛信道之后,从本朝皇帝惯常居住的太常殿搬到到了他自建的昭明殿。昭明殿每日烛火不熄,光是正殿两侧一共摆放三百六十五支。偏殿里面也是烛火众多,天干物燥之际,昭明殿都是木头建的。说实话,居然能三十年不烧,也算稀奇。

  事情的缘由据说是皇帝被闹事学子气倒之后,有宫人手忙脚乱,烛火引燃窗纱,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然后整个昭明殿都被烧了。

  整个昭明殿的粗使宫人被杖毙,就连昭庆帝身边待得时间最长,也是最信任的红喜老太监也因此被罚了。

  昭庆帝也被迫搬回了太常殿。

  和昭明殿不同,太常殿距离内阁学士办公的中书堂很近,这本是方便皇帝处理国事才设计的,但是昭庆帝可是正想避着那些阁老门,对此很不乐意。

  不过也没有办法,按照规矩,其他宫殿并不能作为皇帝起居之所。

  昭明殿被烧也是件大事,这事恰好又是皇帝雷霆万钧惩戒学子之后,少不得又会有些议论。

  只是先前闹事的学子被惩罚的太惨了,革去功名永不录取八个字足够能够震慑其他人。学子们纵然在私下议论纷纷,却也不敢聚众闹事。只是他们不敢,有些人却是敢的。

  这月昭庆帝上朝,几个位高权重的阁老不提,也勒令自己门下之人不要提起学子之事,但是有一些想要名,以入狱为己任的言官还会来给陛下谏言。

  他们义正言辞慷慨激昂从怒江谈到科举舞弊,从科举舞弊谈到闹事学子,从闹事学子谈到昭明殿大火,每个事情他们都要把其原因说成是陛下失德。

  照他们这样说,昭庆帝现在最好是要下罪己诏。

  昭庆帝本就是个自大孤僻性格怪异之人,要他下罪己诏承认是自己失德引发天怒?绝无可能!

  往日言官之首的程何谓默不作声,昭庆帝听完言官们的话,面无表情下令廷杖,也不管这些人在外面被打得哭天喊地,就让其他大臣上奏怒江之事。

  阁老们把怒江灾民的事情报上。

  昭庆帝不理国事,不代表不关心自己的统治。

  听到逃难而来的灾民有十数万之多,已有乱象,他马上坐不住了,当即将京城驻扎的禁卫军给派出去。他行事向来果决,还给了禁卫军生杀大权,若是难民造反闹事,一经发现格杀勿论。他又让方平郡抽调地方粮草用来赈灾。国家有难,他这个皇帝也不好表现太过奢侈,被烧的昭明殿暂时不重建。

  而后沈阁老还说了殿试之事,这个也是不小的事情。

  先前虽然科举闹得昭庆帝不快,但昭庆帝也是知道轻重缓急的,令礼部之人节俭办理。

  昭庆帝这一连串作为,到有些他初登基时候的样子。

  有不少大臣都觉得昭庆帝这是要改了,以前半年都不上朝一次,最近这一个月,却是次次上朝,观其精神丝毫没有传说中的年老体虚,反而精神饱满。

  兴许陛下还能再有个十年呢。

  六十岁虽然说年纪也不小,但是长寿的皇帝也有不少,大夏的开国皇帝可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