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声东击西:战起
��是张蜀生想要的。

  届时,上千万全副武装,武装到了牙齿的中***队,难道就仅仅获得这点战争果实,就卸甲归田?就全民日日歌舞?

  也许是意识到了某种尴尬,里宾特洛甫说道,“贵国的地位,在伟大的元首心中是远比***人高的。在元首的战后构思中,中国获得利益也将远超过***人。

  而且,由于地缘位置的原因,在中国越来越强,并且将会继续变强的今天,***人对贵国的影响已经降到了最低。

  这个时候,如果能放下一些过往的矛盾,展望未来,未来,我们(轴心国)将获得更多。

  我们回首一战,那时,协约国同样占据着胜利的天平一方,但是,因为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元素,最终导致意大利人背叛了协约组织,从而最终导致战争走向难以挽回的结果……”

  里宾特洛甫的话一出,众人都明白,德国人的意思是:和战后的利益比起来,不太重要的***人已经不值得中国视为对手。而中国更不应该因为一些过往仇恨,而将中日矛盾扩大,甚至达到危机轴心国稳定的程度。

  里宾特洛甫更是暗示,如果中日的矛盾越闹越大,很难保证***人会一直心安理得地待在轴心国。

  张蜀生闻言,不禁笑道:“里宾特洛甫先生,谢谢你的忠告。我们会认真考虑中日未来关系,轴心国未来关系发展的。”

  这是张蜀生说得不多的话之一,不是因为里宾特洛甫说的有多么的重要,也不是因为他提醒了自己。

  最重要的是,张蜀生发现,至少这一次,德国人的想法和自己接近了。

  也许希特勒同样意识到,轴心国未来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不是战争的艰难,也不是欧洲,更不是中国,而是在***人身上。

  或许,挽救中日德三方关系,修补轴心国的裂缝,防止将***人逐渐推到同盟国一方,是希特勒派遣秘密使团访问中日两国的最根本原因。

  随后的会议,就进入了无聊阶段,不外乎是德方希望得到一些来自中国的科技或者军事帮助,不过德国人谈的最多的还是这次中日德三方联合海上军事行动。在场的都是双方非常高级的军政人员,已经完全可以接触这些保密计划。

  张蜀生也没有再发言,偶尔吴铁军等人会发言,或者回复一下德国人的话题,但自始至终,张蜀生说的话,除了最开始的礼节性问候,没有超过两句。

  就只有一句‘里宾特洛甫先生,谢谢你的忠告。我们会认真考虑中日未来关系,轴心国未来关系发展的。’

  而作为会议的重头戏之一,是德国人表示在战争进行到一定时期,或者战后,会站在中国一边,要求***人将远东靠近中国地区彻底归还中国,借以弥补‘中日关系’以及弥补曾经因为被苏联人夺取领土而造成的‘中国人民民族与领土感情的损害’。

  在接见结束后,德国代表团回到秘密下榻处时,戈林和里宾特洛甫做会后交流的时候,戈林还比较兴奋,“里宾特洛甫,中国人的热情超过我的想象,元首说得对,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这位东方元首一定会心动。”

  里宾特洛甫则下意识地点点头,在戈林走后,则问起不远处负责会议记录的德方官员,“在会议上,这位元首说了多少句话?都说了一些什么?”

  让里宾特洛甫感到奇怪的是,他和戈林的感觉有些类似,好像整个会议的基调很好,而中国人也非常热情,那位东方元首也总是给人很正面、很热情的感觉。好像整个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