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印第安人的反击:启动
��国之巅,高处不胜寒,必然意味着强势的竞争。

  “委员长,周总理来了。”茅云先敲门,小声地说道。

  “让总理进来。”

  张蜀生收拾了一下复杂的心绪,整理了一下思路,便看到周国来推门走了进来。

  “委员长,这次我们在鸭绿江的行动可是大快人心啊。”

  “国来啊,坐,坐下说。呵呵。”张蜀生示意茅云先去倒茶。

  周国来坐下后,继续说道,“这次真是打的狠,打的好啊。朝鲜人民军两个伪军师,我们一战之下基本消灭了朝伪军第一师,虽然这些伪军大多逃逸,但在一天的时间内,我们依然俘虏或者消灭第一师金某人以下三千多名朝鲜叛军。连带日军的大半个师团,几个军营,一个炮兵联队,一个新义州机场,外加一名师团长,若干防御阵地,全部成了我们的战果。

  这次可真是够劲道,广播报纸一宣传,全国上下,又是一片沸腾啊。”

  周国来昨晚迟迟没睡,就是为了等前线发回来的详细报告,根据张蜀生亲自签署的命令,这次以强对弱,以绝对优势的炮兵、空军、陆军大胜日朝边境军力的战果,被允许向民众公开、全面地报道。

  周国来半夜两点看到最新战报后,仅仅是五个小时后,各广播电台,各大报社就开始对外发布全面的消息,而外交部和国防部也联合发表声明。

  虽然,***人也连夜发表了声明,并且在当晚就初步达成了一致,在中***队还‘赖’在新义州没走的时候,就被逼答应‘三方密约’的条件。

  张蜀生笑道:“这次我之所以决定如此快速地对付日朝,作出决然反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震慑住他们。中德日三方还没有到彻底撕破脸的地步,他们会忍住,哪怕是我们占住新义州不走。

  至于对外公布全面消息,则是由于近期,一些社会舆论认为,我们国家在苏联战场上耗费了大量兵力和物力,会不会没有足够的力量保卫国家和人民。当然,这种社会舆论只是一种讨论的声音,但却值得我们重视。可以说,这次展示了我们国防军的巨大肌肉,是向人民宣布,即便中苏战事没有结束,我们也能在任何地方,反击任何敌人的挑衅。”

  张蜀生没有说的是,这次行动,其实也是向国内外示威,对任何可能的敌人,起到警告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不要认为国防军正在苏联作战,就拿国内或者边疆地区没办法了,国防军的矛和盾,早就准备好了。

  周国来:“委员长,***人这次是忍痛割掉新义州,奈何我们不走,他们也没办法开战。新义州一占下来,以后朝鲜方面,我们就变被动为主动了。”

  “是啊,连接安东—新义州的跨江大桥,下个月就开工,到时候我倒要看看,这次没有鸭绿江,***人还敢不敢在朝鲜问题上和我们斗。”张蜀生笑道,***人总认为,中朝之间还有鸭绿江,只要兵力部署得到,那么至少可以牢牢掌控朝鲜,而不用惧怕中国人染指到新义州。

  这次却好了,不但丢人丢脸丢兵卒,还丢了新义州,这个中朝边境的朝方桥头堡,以后就改姓中国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周国来起身离去,半个小时后,大本营总参谋长蒋百里又来了,同行的还有海军司令邓浩乾,中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葛云升。

  “委员长!”

  “嗯,都坐吧。”

  三人敬礼完毕,分别坐下。

  蒋百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