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杀希特勒 上
�服的技术岗位。有的仅仅是因为要前往稻米产区工作而放弃了第一批的移民机会。

  然而,一年后,德国犹太人,后悔的只剩没有一头撞死在集中营的墙壁上,哪怕中国人在这一年时间内,通过招揽人才换走了六万多犹太人,通过吸收‘投资’弄走了四万多犹太人,剥离了通过各种途径侥幸提前离开的人,剩下的犹太人还多达30万。这还仅仅是德国境内的犹太人数字,还有波兰的数百万犹太人,捷克和斯洛伐克,比利时,法国,荷兰……

  于是,已经陷入德国人手中,或者即将陷入德国人手中的犹太人数量,将多达数百万之多。单单是奥斯陆辛市附近的四十多个集中营,就已经关进去了百万计的犹太人。

  犹太人后悔了,尤其是德国境内的犹太人后悔了,或许之前还有人刻薄地认为中国人给的价钱不够高,或者给出的‘投资价格’太高,然而,今天,已经丢失了所有财产的犹太人,除了绝望,很难看到其他东西。

  德国人和中国的合作并没有结束,反而从中尝到了甜头的希特勒,下令优先将经过初选的犹太人送到西莫斯大球场,供中国人挑选,这一次,没有‘主动投资’的商人了,全部是工人、学者、教师、医生等。

  如果通过,他们可以脱下集中营的‘制服’,瞬间成为犹太人眼里高贵的,可以立即办理移民手续,前往中国享福的好运儿。

  “奈普先生,你是第二次申请了。”

  长长的队伍,最前面都有一张桌子,两个并坐的办事员,一名是中国人,一名是德国翻译。

  当中国工作人员拿起排到面前的这名犹太人的记录,看了看这份‘身份证明’,上面已经盖了一个检验章了。

  这枚蓝色的印章,代表着他曾经接受过中国考评委员会的考评,并且获得了通过。

  这名工作人员仔细看了看,发现在他的职业那一栏是生物学家,而且还是名气极大的柏林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这样的人才,即便是德国纳粹,也是最后才对他们下手的。

  然而,当初他来排队报名的时候,也确实通过了中国考评委员会的考评,并且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待遇,只要他当时点头答应,就能立即带着一家老小四口登上中国海运轮船,前往中国,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然而,当时,这名奈普教授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工作委员会无法答应他,准许他在中国工作满三年后就前往美国的条件,才愤然离开。

  结果,六个月后,他就因为犹太人的身份最终被逮捕,一家老小还分别被关进了不同的集中营。

  这个曾经的优秀的生物学家,哪怕是在集中营里也没有停止过生物学思考的科学家,这时却慌了,每天除了坚持在恶劣的集中营中思考那些生物学难题,就是担心自己的一儿一女和夫人。

  他很后悔,后悔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愚蠢地选择了留下,他在柏林大学的挚友,一名物理学教授,仅仅是因为坦然接受了一个看似不太高的工资待遇(实际已经比较高了),就顺利地前往中国,最后一次通信,是在奈普被捕以前,那时候的挚友,据说已经进入了中国的汉京大学,负责辅助一名中国学者,领导一间省级的基础物理实验室。

  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曾经两人还在一起喝酒长谈,如今,一人在中国和一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另外一个人却在集中营里数着人头空想生物学过日子。这里没有研究,没有生物学,没有学生,没有科学仪器,有的只有鞭打和放肆的枪声,据说还有屠杀……

  “是的,我希望得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