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引谁上勾?
  顾谦向来心宽,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又不客气地喝了两大碗稀粥后,这才跟着俞三礼去了小银窑。

  小银窑位于南乡西南三十里的山上,道路坎坷难行,一行人很是吃了几次苦头。

  “几位可还好?”俞三礼显然是走惯了山路的人,到了山口,他从容地跳下骡子,笑着对顾谦几人道:“不是俞某想让诸位吃苦,实在是大当家的被抓形势不明,会上的银子也不敢运进乡里去,只能请几位到窑上来看货了。”

  “形势不由人,三当家的不必客气。”顾谦也跳下了骡子,拱手道:“事不宜迟,咱们先去看货吧。”

  “好,顾先生爽快!”

  一行人七拐八绕的上了山,一直行到半山腰才看到了一大片平整的山地,许多打着赤膊的矿工们正在选料。

  “几位这边走。”俞三礼引着他们到了一处石头砌的房子前,见俞三礼到来,在门口站岗的两名乡丁赶忙行礼。“见过三当家!”

  “不必多礼。”俞三礼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锁,推开了沉重的木门,对顾谦等人说道:“请进来吧!”

  顾谦与顾小九对视一眼,示意他在门口留守,然后才带着张永抬步走了进去。

  一进石屋,顾谦就感到眼前一暗,他停下脚步,定了定神,这才在昏暗的屋子中看清了俞三礼的身形。

  “这屋里暗,顾先生小心脚下。”俞三礼掏出火折子,点亮了屋里的油灯,趁着顾谦坐下的功夫,从屋角的石柜里搬出了一个匣子。匣子有些重,所以俞三礼脚步有些慢,顾谦知道,他手里抱的就是银条了。

  果然,俞三礼将匣子放到了石桌上,笑着对顾谦说道:“顾先生,请过目吧。”

  匣子一打开,就是一堆灰扑扑的银锭,只是银锭被浇筑成了长条形,所以清江这边统称这种银锭为银条。

  顾谦拿起一根银条,对着光看了看成色,又敲击了几下听了听声音,旋即将银条递给了张永,“张二狗,你过过眼。”

  张永在户房里当书办,自然也管过收缴钱粮的事务,他拿过银条,又敲又咬地试了试,在俞三礼期盼的目光中,轻轻摇了摇头,道:“这批货的成色一般,杂质多,而且分量也不足。”

  俞三礼一听他这话,神色就不好看了:“张伙计,咱们南乡的银条可是货真价实的,以前日昌票号收货也没有这么挑的。”

  “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张永并不让步,“现在情势这么乱,我们也是冒险上来的,如果三当家的还按给日昌票号的价格走,咱们就只能去北乡看货了。”

  “哼,你们不过是看咱们大当家的被抓了想捡些便宜而已。”俞三当家不悦地坐在了凳子上,道:“你也别拿那些话吓我,这年头只要手里有银子,还怕没饭吃?”

  “这些银锭不经过宝泉局重铸,你敢花吗?”张永站在顾谦身后,扬眉问道。

  “这有什么不敢花的。”

  “你敢花,也要人敢要才行,毕竟你这是粗炼的银条,不是正规的银锭,咱们收了银条之后还要送去宝泉局,刨除给宝泉局的礼金和损耗,咱们总不能一点都不赚吧?”

  张永这话说的在理,只是俞三当家的想要给联合会争取更多的利益,更何况一旦确定了交易价格,以后就不好再更改了。现在正是联合会艰难的时候,就算现在认怂,等熬过了这道坎儿,他也没脸提涨价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