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元丰旧事
��死一搏干点换新君的勾当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么热闹?『乱』臣换新君?”太史昆没心没肺的笑了几声,道:“老秦,你琢磨着这事儿有几成把握?”
“一半以上的把握还是有的!”秦暮城翻着情报,道:“你瞧,另一份新帝登基的情报来自于吕府,便是吕大忠、吕大防他们兄弟的那个蓝田吕府,亦是元党的中坚;最后一份来自于……咦?竟是章府?”
不等太史昆发问,秦暮城抢先解释道:“怪了,这个章乃是新党上一任的党魁,怎的从他府上也有这等情报传出?”
太史昆一拍巴掌,道:“章?可是赵佶登基前在位的那个左相?”
秦暮城答曰:“正是!”
太史昆道:“他的事迹我倒是听说过,传闻赵佶登基之前乃是向太后摄政,这个家伙三番两次的上书说是赵佶轻佻不得为帝,结果赵佶登基后,第一个贬官的人就是他!”
秦暮城闻言一拍脑门,道:“是了,传闻说当年章便是支持简王赵似为帝的!想必是他害怕赵佶仍会整治他,干脆便投向了元党一边!想不到啊昆哥,你还真是有些见识呢!”
“嗨,这些八卦都是听金莲那些小娘皮们随口聊出的,当不得真!”太史昆不好意思的红了一下俊脸,又是问道:“那么新党这边定是不支持赵似即位的了?如今他们在京中还有什么力量么?”
秦暮城道:“新党的三个头领应当是蔡京、曾布与章,如今章明显是投奔元党了,而蔡京与曾布两个人也不怎么对付,时常相互攻『奸』。眼下蔡京陪在赵佶身边同生共死,约么着曾布在京中心里猜疑也不少。而元党人范、吕、苏、韩、文几个魁首都是大世家,又因为处在劣势所以团结的很,因而如今开封府的文臣方面是元党占了上风。b穿越小说吧:sj131netb
但是军事力量方面,元党就不行了。种师道一伙人纠集了近十万兵马围在开封周围不退却,明显就是给新党撑腰的!”
“哦?”太史昆问道:“种公还是新党之人?”
“此事说来话长了,虽然种师道等武人不参与朝政,也谈不上参与党争,但是从感情方面,他们这些边军还是倾向于新党的。这事,还要从元丰五路伐夏说起。”秦暮城耐心解释道:“虽说辽国与我大宋素有间隙,但是从檀渊之盟以来,两国国境相安事,从未发生过战争,边境上驻军多以象征为主。反倒是西北的夏国一直对我大宋叫嚣不断,两国时常交战,因而大宋的重兵都集中在宋夏边境上。话说到了元丰年间,荆公实行新政许多个年头,着实积攒了大量的粮草军饷。适时夏国内『乱』,神宗皇帝便发出命令,由李宪作为主帅,由种愕、王中正、高遵裕、刘昌祚为辅,起五路大军共计五十六万人马,誓要剿灭夏国。”
五路伐夏的典故太史昆也曾听说过不少,毕竟在他的身边,就有亲自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老行伍武柏。如今夏国仍然存在,也就说明当年的这场战争并没有达到预先的军事目标。太史昆现在也是一方统领了,他已经明白数十万人的出征绝不是演义小说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而是一件需动用整个国家国力,甚至会拖垮整个国家经济的举动。那秦、隋两朝二世而亡,未尝不是有了这方面的原因。出动几十万人,若是一鼓作气摧毁敌军取的大胜也就罢了,但若是这等阵势却没有达成目标,那么这场大战中经历的种种血泪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
秦暮城说这些话的时候,亦是目光空洞,充满感慨之意。他稍稍失神片刻,继续说道:“这场大战最终的结果,勉强可以算是我大宋胜了。虽说没有扫平夏国,可是毕竟抢夺来了许多城池。不过,�
“这么热闹?『乱』臣换新君?”太史昆没心没肺的笑了几声,道:“老秦,你琢磨着这事儿有几成把握?”
“一半以上的把握还是有的!”秦暮城翻着情报,道:“你瞧,另一份新帝登基的情报来自于吕府,便是吕大忠、吕大防他们兄弟的那个蓝田吕府,亦是元党的中坚;最后一份来自于……咦?竟是章府?”
不等太史昆发问,秦暮城抢先解释道:“怪了,这个章乃是新党上一任的党魁,怎的从他府上也有这等情报传出?”
太史昆一拍巴掌,道:“章?可是赵佶登基前在位的那个左相?”
秦暮城答曰:“正是!”
太史昆道:“他的事迹我倒是听说过,传闻赵佶登基之前乃是向太后摄政,这个家伙三番两次的上书说是赵佶轻佻不得为帝,结果赵佶登基后,第一个贬官的人就是他!”
秦暮城闻言一拍脑门,道:“是了,传闻说当年章便是支持简王赵似为帝的!想必是他害怕赵佶仍会整治他,干脆便投向了元党一边!想不到啊昆哥,你还真是有些见识呢!”
“嗨,这些八卦都是听金莲那些小娘皮们随口聊出的,当不得真!”太史昆不好意思的红了一下俊脸,又是问道:“那么新党这边定是不支持赵似即位的了?如今他们在京中还有什么力量么?”
秦暮城道:“新党的三个头领应当是蔡京、曾布与章,如今章明显是投奔元党了,而蔡京与曾布两个人也不怎么对付,时常相互攻『奸』。眼下蔡京陪在赵佶身边同生共死,约么着曾布在京中心里猜疑也不少。而元党人范、吕、苏、韩、文几个魁首都是大世家,又因为处在劣势所以团结的很,因而如今开封府的文臣方面是元党占了上风。b穿越小说吧:sj131netb
但是军事力量方面,元党就不行了。种师道一伙人纠集了近十万兵马围在开封周围不退却,明显就是给新党撑腰的!”
“哦?”太史昆问道:“种公还是新党之人?”
“此事说来话长了,虽然种师道等武人不参与朝政,也谈不上参与党争,但是从感情方面,他们这些边军还是倾向于新党的。这事,还要从元丰五路伐夏说起。”秦暮城耐心解释道:“虽说辽国与我大宋素有间隙,但是从檀渊之盟以来,两国国境相安事,从未发生过战争,边境上驻军多以象征为主。反倒是西北的夏国一直对我大宋叫嚣不断,两国时常交战,因而大宋的重兵都集中在宋夏边境上。话说到了元丰年间,荆公实行新政许多个年头,着实积攒了大量的粮草军饷。适时夏国内『乱』,神宗皇帝便发出命令,由李宪作为主帅,由种愕、王中正、高遵裕、刘昌祚为辅,起五路大军共计五十六万人马,誓要剿灭夏国。”
五路伐夏的典故太史昆也曾听说过不少,毕竟在他的身边,就有亲自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老行伍武柏。如今夏国仍然存在,也就说明当年的这场战争并没有达到预先的军事目标。太史昆现在也是一方统领了,他已经明白数十万人的出征绝不是演义小说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而是一件需动用整个国家国力,甚至会拖垮整个国家经济的举动。那秦、隋两朝二世而亡,未尝不是有了这方面的原因。出动几十万人,若是一鼓作气摧毁敌军取的大胜也就罢了,但若是这等阵势却没有达成目标,那么这场大战中经历的种种血泪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
秦暮城说这些话的时候,亦是目光空洞,充满感慨之意。他稍稍失神片刻,继续说道:“这场大战最终的结果,勉强可以算是我大宋胜了。虽说没有扫平夏国,可是毕竟抢夺来了许多城池。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