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赞同余国柱疏中所言,却对汤斌的那两句话不甚喜欢。不由得,还想起当初汤斌初为太子之师时,他问的那个问题来,当时,汤斌可是答不上来的。

  而他当时就在想,让汤斌给胤礽为师,本就是暂时的,如今算来,也有四年了。康熙的心底深处,再一次动了要罢免汤斌的念头。

  康熙想到这里,倒是兴起去懋勤殿抽查的念头。当即撂下手里的奏折本章,带着梁九功直奔懋勤殿。

  此时的懋勤殿中,汤斌正在给胤礽以大学中“财聚民散”为题解进行讲解。

  康熙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殿外隐身在门边倾听,外头守着的德柱见康熙来了,也不敢通报,只能乖乖的同梁九功站在一处垂手侍立。

  屋内的师生四人完全不知康熙的到来,仍旧是讲课的讲课,听课的听课。

  康熙拧眉听了一会儿,总觉得汤斌之言论极不中听,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汤斌话中有话,就跟那句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一样,让人心中别扭。

  “古今之理亦然。正所谓世人可以同患难却难以共富贵。如果将手中之财散与众人,那这些人便会聚集在一起;但若将财富聚集在自己手中,将无人跟随,那么这些人便如同流水一般不可复回了。”

  “正所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康熙听到这话,忍不住就瞪了眼睛,照汤斌的说法,朝廷收取赋税,这是要民心溃散的道理吗?这样说来,大清国的统治也就完了!

  康熙刚忍不住要踏进殿中跟汤斌讲道理,却听见里头胤礽道:“均,也须各得其分;安,也须上下皆安。何况,若以财力聚集起来的民心,又有什么用?拉拢民心,或者财力必不可少,但也并非仅仅只有财力。何况,朝廷有了钱,可以更多的替百姓做事,也不能一概而论,说财聚必定民散。汤斌师傅之言,总是偏颇了些。”

  胤礽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到底还是浅显了些,可见还需要历练。康熙听了暗自点头,可他对于汤斌的不满却一分也没有减少。

  不等里头汤斌再说话,康熙一脚就踏进殿中,他甫一进殿,殿中众人忙都起身迎驾,胤礽也赶忙起身离座给康熙行礼。

  康熙坐定后,指着汤斌对胤礽道:“胤礽,你问问他,今日讲这财聚民散是何意?是在影射朕之江山要垮台了吗?”

  康熙这话一出,汤耿达三人皆跪地,磕头请罪,口称不敢。

  胤礽一听这话,心里却也来不及深想,一瞧康熙满面怒容,便也不敢强词辩驳,答了一声是,转头就问汤斌道:“汤斌,皇阿玛着我问你,今日讲这财聚民散是何意?是在影射朕之江山要垮台了吗?”

  时值深秋交冬,汤斌却已觉得自己身处数九寒冬之中,全身都冰凉彻骨,他伏地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在给皇太子讲课,今日正巧讲到这句话了。”

  康熙怒道:“此为分疆裂国时之语。若海内一统,正值太平盛世,民散将何以安之?”

  汤斌虽伏地口称不敢,却丝毫未改他的耿直脾性,就像没听见康熙正在生气一样,他仍旧认真诚恳的做了回答:“秦、隋两朝,皆是一统而后民散。财力聚在朝中,百姓不得用,民不聊生,一统而未满五十年既亡国。由此可见,一统而民散,祸犹胜于裂国之时。”

  康熙听罢乃是大怒,一时之间却又找不出反驳汤斌的话来,相反,却觉得汤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