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红火的日子(二)
�安镇的人非常习惯每天早晨起来买一份报纸,甭管识不识字,报纸一出来大家马上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报纸对很多人来讲,丰富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甚至,有茶馆专门请了一个说书先生,对报纸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解读评论,组织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发展下来,茶馆成为了许多书生学子的最爱。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实事,而且可以了解大众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

  多年以后,这种现象被后人称为“茶馆文化”,在“茶馆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具有辩论才能的名人和“政治家”。正是这种不经意间形成的文化对夏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到达报社的时候,王伯早已经候着了。

  当初创立报社之际,张瑾就把自己的设想跟娄萧他们讲过,经营管理模式学习了后世的方法。

  这次他们需要的人数不少,随着报纸的需求量的扩大,以后他们还会招聘更多的人。受到长安镇的影响,附近的县镇也开始逐渐接受了报纸这个新事物。

  他们在当地除了固定的代售点外,还雇佣了一些流浪儿帮他们卖报纸,但是必须要有人管理才行。娄萧从这边抽调了几个心腹过去。目前摆在的他们面前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

  这次来应征的人超过五十个。报社的待遇好是出了名的,要不是这回对应征的人做了具体要求,恐怕今天来的人远不止这么多。

  张瑾、娄萧和王伯仔细面试商量过后,留下了十个人,暂时填补了空缺。不过,报社的出现在这个世界是头一回,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懵里懵懂的,所以要加紧后面的指导培训。

  从报社回来的时候,两人皆有些疲惫,但是心情却不错,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虽然辛苦,不过看着他一天天成长,那种满足感是无法言喻的。

  可是一进门就听到团子那惊天动地的哭声。

  “又来了!”娄萧无力地翻了个白眼,尽管如此,脚步却不自觉的加快了。

  “夫人,您回来了!”

  伺候团子的家伺急得团团转,对着嚎得正起劲他不知所措。

  “把他交给我吧”娄萧接过孩子,双手轻拍着他的背部。

  别看团子不大,重量却不轻。一身胖乎乎的嫩肉,加上不断踢蹬的双腿,娄萧抱着都有些吃力。

  “小祖宗!别嚎了!这又是怎么了?!”

  原来是团子刚醒来尿床了,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让家伺给他换上新裤子,一碰他就大哭。最后还是张瑾上前搭了一把手,和娄萧齐心协力给团子换上了新裤子。

  换好后的团子躺在母父怀里,两眼泪汪汪的,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

  张瑾这时有些能体会娄萧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