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谨慎
��玉真观拜访公主殿下,没有门路的也要去投递行卷,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够打动公主殿下。
在太学之中,这个消息尤为精确,在科举考试上的一些黑幕被有声有色的描绘了出来,有正直的士子义愤填膺,觉得这实在是荒唐,怎么能怀疑那无比公平的科举考试?
比如秉性耿直的崔颢,就怒斥传播这个消息的人,他虽然来年不会参加科举,但在他的心目中,科举考试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是改变人命运的考试,是国家选材的标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黑幕?
说有黑幕的人全是阴谋论者,要不然就是无才无德之人,想要凭借关系上位,而不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与崔颢交好的卢象自然是支持自己好友的观点的,实际上他却比崔颢更了解一些内幕,但由于他也没有准备在这几年进行科举,因此他就不会太关注这种小道消息,而且他的心气也很高,才不会向那些权贵低头。
在王维、韦陟、崔颢、卢象四人之中,除了王维之外,其余三人都还是典型的年轻人的脾性,满怀着一腔热血,是非常纯净非常理想的文人。
只有王维能够能屈能伸,然而他在这次的流言之中,却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固执,他对这个消息嗤之以鼻,毫不理会这样的传言。
韦陟三人已经知道王维准备来年就参加科举,见到友人的品性如此高洁,不走歪门邪道,王维那高大的形象又让韦陟三人佩服不已,在一起聚会时,纷纷祝福王维在下一年必然进士及第。
毕竟王维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他的才华足以使得他稳稳的通过省试,然后是他的名声已经名扬长安,由于是不糊名的考试,那些审卷子的官员定然听过王维的名声,对于这种名气大的考生,肯定会非常宽松。
王维唯一缺陷便是他的人脉,若是有才华有名声再加上有大佬的推荐信后,那就是必然高中的节奏……
而这个时候“拜访玉真公主能够获得推荐”的消息恰好传出,实在是太过凑巧了,好像是王维瞌睡正缺个枕头人家就送了过来,以王维那小心谨慎的性子,他是不会轻易上钩的。
所以他在友人面前能够表现出一番高洁正直的品性,不会为了科举而走什么歪门邪道,这使得王维愈发得到了友人们的敬重。
实际上王维一听到“玉真公主”这四个字,就下意识的警觉起来,且不管那个无比清晰的噩梦是不是真实,在不少太学士子都知道走玉真公主的门路有希望通过省试的情况下,若王维真的拜访了玉真公主,甚至还传出玉真公主十分欣赏王维的这个消息。
可以想象的是,王维必然成为众矢之的,或许这个时候摄于王维的名声,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谁让王维的名气确实是大,而传出来的几首诗《洛阳女儿行》、《红牡丹》、《早春行》等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佳作。
不过若是王维真的如梦中那样在科举中成了一甲状元的话,那绝对会有人认为,这一切全是玉真公主的原因,更有无数士子会懊恼,为什么当初不是自己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推荐呢?都怪这个王摩诘,明明都已经有那么大的名声了,还要抢别人的门路,实在是可恨!
无论在什么时候,阻人仕途那都是极大的仇怨,王维一贯认为,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若是玉真公主这个门路不是弄得人尽皆知的话,他还会去走一走这歪门邪道,但这个时候消息都传遍了,他可不想去与那么多人争夺。
就算真的争夺到了,对王维的名声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谁都知道王维是一个“一身正气,古道热肠的侠义之士”,毕竟他曾在�
在太学之中,这个消息尤为精确,在科举考试上的一些黑幕被有声有色的描绘了出来,有正直的士子义愤填膺,觉得这实在是荒唐,怎么能怀疑那无比公平的科举考试?
比如秉性耿直的崔颢,就怒斥传播这个消息的人,他虽然来年不会参加科举,但在他的心目中,科举考试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是改变人命运的考试,是国家选材的标准,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黑幕?
说有黑幕的人全是阴谋论者,要不然就是无才无德之人,想要凭借关系上位,而不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与崔颢交好的卢象自然是支持自己好友的观点的,实际上他却比崔颢更了解一些内幕,但由于他也没有准备在这几年进行科举,因此他就不会太关注这种小道消息,而且他的心气也很高,才不会向那些权贵低头。
在王维、韦陟、崔颢、卢象四人之中,除了王维之外,其余三人都还是典型的年轻人的脾性,满怀着一腔热血,是非常纯净非常理想的文人。
只有王维能够能屈能伸,然而他在这次的流言之中,却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固执,他对这个消息嗤之以鼻,毫不理会这样的传言。
韦陟三人已经知道王维准备来年就参加科举,见到友人的品性如此高洁,不走歪门邪道,王维那高大的形象又让韦陟三人佩服不已,在一起聚会时,纷纷祝福王维在下一年必然进士及第。
毕竟王维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他的才华足以使得他稳稳的通过省试,然后是他的名声已经名扬长安,由于是不糊名的考试,那些审卷子的官员定然听过王维的名声,对于这种名气大的考生,肯定会非常宽松。
王维唯一缺陷便是他的人脉,若是有才华有名声再加上有大佬的推荐信后,那就是必然高中的节奏……
而这个时候“拜访玉真公主能够获得推荐”的消息恰好传出,实在是太过凑巧了,好像是王维瞌睡正缺个枕头人家就送了过来,以王维那小心谨慎的性子,他是不会轻易上钩的。
所以他在友人面前能够表现出一番高洁正直的品性,不会为了科举而走什么歪门邪道,这使得王维愈发得到了友人们的敬重。
实际上王维一听到“玉真公主”这四个字,就下意识的警觉起来,且不管那个无比清晰的噩梦是不是真实,在不少太学士子都知道走玉真公主的门路有希望通过省试的情况下,若王维真的拜访了玉真公主,甚至还传出玉真公主十分欣赏王维的这个消息。
可以想象的是,王维必然成为众矢之的,或许这个时候摄于王维的名声,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谁让王维的名气确实是大,而传出来的几首诗《洛阳女儿行》、《红牡丹》、《早春行》等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佳作。
不过若是王维真的如梦中那样在科举中成了一甲状元的话,那绝对会有人认为,这一切全是玉真公主的原因,更有无数士子会懊恼,为什么当初不是自己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推荐呢?都怪这个王摩诘,明明都已经有那么大的名声了,还要抢别人的门路,实在是可恨!
无论在什么时候,阻人仕途那都是极大的仇怨,王维一贯认为,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若是玉真公主这个门路不是弄得人尽皆知的话,他还会去走一走这歪门邪道,但这个时候消息都传遍了,他可不想去与那么多人争夺。
就算真的争夺到了,对王维的名声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谁都知道王维是一个“一身正气,古道热肠的侠义之士”,毕竟他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