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帝师
�的老师水平和身为皇子需要的老师水平肯定不一样,以前经世轩的老师肯定资历不够了,那么帝师这个位置,也是值得争一争的。

  每日都能够和小皇帝见面,还负责教导小皇帝课业,这都是夜歌尊崇至极的位置。

  两月后,当新朝的一切都步上正规,终于有人提出来,为江山计,为皇室计,当为皇上请帝师了。

  帝师要请哪三个人祈舜心中早有计较。毕竟玄澜现在这个年纪,正是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搁他上辈子,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容易瞎折腾,俗称青春期。帝师在某种程度上简直比他还和玄澜亲近,要是教他一些了不得的东西,这个孩子就能被毁了,甚至严重的说,这个皇朝未来几十年也能被毁了。

  他怎么能够容许这样的可能。

  但帝师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定下来的,他如果要一言独断,那他请来的这三个人必然要由足够的资历或者威望能够压的下朝中的声音。

  第一日,翊亲王府的青帷马车驶向了京城东郊的四立书院,“四立”取自前朝圣人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院院长是当世鸿儒章鸿元。南陆北章,南方南麓书院的院长陆晓和北方四立书院的院长章鸿元,两人不仅自身学识渊博通晓古今,还开办书院教书育人,乃是是真正的一代国学大师。

  章鸿元相对而言是三人之中最好请的,只不过多费了祈舜一番口舌。既然他当初他开办书院教导学生是禀持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那么还有什么比教导好一个皇帝更加造福黎明百姓的呢。

  祈舜登门,老先生将他拒之门外,说自己并不想被卷到朝堂斗争中去。祈舜指着门将他一阵唾骂,说他虚伪做作贪生怕死徒做清高不过是个伪君子罢了,只是不想卷入朝堂斗争就弃一国君主于不顾,不忠君不爱国更何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如此他便回头去请了左相王嵘为帝师,来日权臣当道把持朝政祸乱君心便看他有何面目说继往圣绝学门开万世太平!

  老先生被他说的一阵面红耳赤,一下口快就答应了,反应过来后怒气冲冲的甩了一句:但愿,以后把持朝政的不要是你九王爷才好!

  祈舜连忙端正脸:舜一心一意辅佐陛下,只待皇上大婚后亲政,便功成身退了。

  老先生冷哼一声,祈舜微微扶额,这种真正的大儒就是这点可爱,就像当初他在经世轩教导他的韩三浊一样,老头子啊,啧,把他坑进皇宫还挺良心不安的。

  祈舜哪里知道,人家大儒活到这个年岁,吃过的盐比他两辈子加起来吃过的饭都多,是真正的豁达通透赤子心,根本不用他担心什么。更何况老先生一生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徒子徒孙早就身居高位,也不会让他出什么事儿。

  第二日,翊亲王府的青帷马车驶向了福宁巷的丰宁侯府,这一条巷子里居住的全是当初跟随先皇打天下的功臣,丰宁侯在先皇还是王爷时,就是王府里第一心腹幕僚,后更是军中第一智囊。只是因为牵扯到了靖王妃的死,导致帝对其心生隔阂,不然以其功绩,便是封个国公也不再话下。

  若说容国公府是开国功臣中最低调的一个勋爵,那么丰宁侯府便是先皇从龙之臣中最沉默的一个功臣了。

  容国公府低调那是家风,是老国公高瞻远瞩定下了家规,丰宁侯府低调则是为帝心,隆平帝对靖王妃的死一直心存芥蒂,而丰宁侯正是当初“金蝉脱壳”之计的主倡者。丰宁侯府的人要是蹦跶的太欢,隆平帝万一一个看他们不顺眼,想起了天人永隔的妻子,丰宁侯府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