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尺牍和壁画

  顾恺之道:“我在东壁画维摩诘像,子重在西壁画八部天龙像,且看谁先画成,如何?”

  陈操之道:“我实未作过壁画,这次要向长康边学边画。”

  顾恺之道:“我亦是第一次在壁上作画,五年前卫师在晋陵佛寺画‘愣严七佛图’,画了三个多月,我是始终观摩,颇有心得,待作画时我一一说与子重知晓。”

  陈操之问:“依长康看,我这八部天龙像大约需要几日可画成?”

  顾恺之想了想,说道:“子重作画颇速,每日画两到三个时辰,大约三十日可成,定能赶上四月初八佛诞庆典。”

  陈操之道:“好,我就一边师法长康,一边作画。”

  顾恺之兴致上来了,说道:“子重,我二人就今日开始作画吧。”

  陈操之道:“好,我先观摩。”

  长老竺法汰当即召集阖寺僧众,在大殿齐诵《大孔雀王神咒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然后顾恺之开始作画。

  东壁高约两丈、宽五丈,要在这么大的位置作画难度可想而知,顾恺之早几日便请竺法汰特别制作了两架木梯,在木梯上可坐可立,方便在壁上作画。

  为画好这维摩诘壁画,顾恺之早先画了两幅纸本维摩诘像,两幅画一小一大,好对比图像放大后画法的异同,这时一边传授经验给陈操之,一边用秃笔开始在壁上勾勒轮廓——

  顾恺之作画,陈操之观摩,直至傍晚二人才离开瓦官寺回城,次日一早二人再赴瓦官寺,陈操之也开始作画了,从八部众之首帝释天开始画起,亦是先勾勒轮廓,用卫协所授的蛛网白描法,这一画起来就是一整日,堪堪勾勒出帝释天的头颅及上半身,画成后,这帝释天将有两丈高。

  傍晚回城,陈操之对竺法汰道:“长老,操之明日有俗务在身,要隔日才能来作画。”

  竺法汰合什道:“好说好说,两位檀越作画极是辛苦,以后逢双日来作画,单日歇息吧。”

  顾恺之道:“这样也好,我与子重今日足足画了四个时辰,都已腰酸背痛,这样隔日作画,到三月底也能画成。”

  壁画未成,竺法汰不欲使外人见到,便张布幔遮掩,待全部画成,佛诞庆典时再向信众开示,必能起到警醒愚顽、弘扬佛法之功效。

  二月二十五日一早,陈操之与三兄陈尚赶至散骑常侍全礼寓所为全常侍送行,刘尚值也来了,范宁范武子原本昨日启程赴吴县的,听说全常侍今日离京,也就缓一日与全常侍同行,陈尚、陈操之还安排了仆人阿柱跟随全常侍回钱唐,既为报信,也会下次陈氏遣人赴京引路,刘尚值的家书和送给老父的一些礼品就由陈氏仆人带回去。

  全氏是三吴大族,为全礼送行的人很多,散骑常侍谢万、御史中丞顾悯之、侍中张凭与其弟张墨,还有陆始、陆纳兄弟、王羲之、王彪之、王坦之、桓秘、桓济叔侄、郗超、会稽王司马昱与司徒府长史袁耽一道来为全礼送行,各有礼物相赠。

  郗超对陈操之道:“我昨日去东安寺拜访了支公,支公对你赞誉有加,我与支公交往十载,从未听到支公如此称赞过一个人,王逸少、谢安石都未得到支公如此青眼。”

  陈操之谦恭道:“那是我所知的一些佛典恰好能投支公所好罢了,我如何能比逸少公、安石公。”

  郗超道:“操之所缺者,门第和资历尔,而门第则此一时、彼一时也。”又道:“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