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事实背后
去的延州,又是如何与北戎杀手遇上的,又是如何脱得险?从头到尾,细枝开节,全问个遍。

  过了一个半时辰,依然不见晋王醒来。皇帝十分担心,问太医:“六弟几时才会醒来?”

  太医恭谨地说:“回禀陛下,王爷受伤甚重,除了外伤内腑也受过伤,因此每日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之中,下官也不敢肯定他何时会醒来。”

  太后看看钟漏,见时辰不早了,说:“官家你先回去吧,我今晚不回宫,留在王府里。”

  母子连心,晋王伤成这样子,太后这阵子都不曾安眠过。皇帝虽然担心她伤神过度,也知道劝她回宫不太可能,索性也就不劝了,点点头说:“好,我明日早上再来,看望六弟再来接母亲回宫。”

  等他走后,太后摆摆手,把一干站着的内侍宫女太医都打发出去,坐在床前,看着晋王,时不时地落几滴泪。也不知道坐了多久,天都黑了,晋王轻哼一声,缓缓睁开眼睛。

  太后抹抹眼睛,俯下身欣喜地叫着:“晞儿,晞儿。”

  “母后……”晋王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

  太后的眼泪顿时又潸潸如雨地落在床上。“你这个傻孩子,怎么能不带侍卫乱跑?还跑到西北边界,这不是找死吗?北戎人恨你入骨,你又不是不知道。以后你若再如此莽撞,索性先一刀杀了我。”

  晋王拉住她的手,低声说:“母后,你别哭了,是孩儿错了。”

  “知道错了,以后万万不能乱来。为一个女子,何至于此……”忽然感觉晋王的手一颤,太后打住话看着他。

  “母后,我钟意她。”

  太后眸光微闪,说:“你不是看过你父皇的手札了吗不跳字。

  晋王不吱声,默默地看着她,墨玉般的双眸不带一丝情绪。半晌,他说:“母后可知道我为何去的延州?”

  “你心里怀疑,去找证据了。”太后说着,松开他的手,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窗棂上雕刻精美的菱花。“如果我没有记错,他的其中一个重要谋士是延州人士,好象是叫董从青。当年东窗事发之前,他因为父亲过世回到家乡守孝,后来就没有音讯了。”

  晋王点点头说:“没错,我正是去找他。”

  “你找到他了?”

  晋王犹豫片刻,说:“是,我找到了他。”

  “哦?”太后转过身来看着晋王,别有深意地问,“他同你说了什么?”

  晋王迎着她的视线,再度犹豫。

  那日他看到手札,心里异常难受,大脑也是浑浑噩噩的,只想跑到兴平城去,远离这污浊肮脏的京城。一口气奔出三百里,大脑才渐渐地冷静下来。一冷静,便觉得疑雾重重。特别是母后怎么可能容忍大哥的血脉留在人世?即使她心存仁善,念稚子无知,留她一命,又怎么可能同意让她嫁给顾小白呢?须知顾家非一般功勋世家,定国公从小行伍出身,在军中颇些威望。

  可是她毕竟是自己的母后,而且又有父皇的手札,明确记录着这桩事的前因后果……除非找到确凿的人证物证,否则这辈子阮碧只能是自己的侄女。于是想到董从青,星夜兼程地赶到延州,结果一场行刺候着自己……

  见他不吭声,太后又追问一遍:“晞儿,他同你说了什么?”

  晋王目光闪动,脑海里诸念纷飞。其中一个念头是诈她一下,另一个念头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