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复燕云(一)
/>   剩下的也就只有李继隆,李继光,和杨延昭三人能够被选择了。不过曾经的名将李继隆被内阁率先派出了备选的范围之内。

  不是因为内阁里的人不认同他,而是此时的李继隆身染重病,连下床都很难办到,更别说带兵打仗了。

  对于内阁率先将李继隆排除出去赵惟吉也无话可说,他本人倒是希望李继隆能够成为这次盛事的主将,但是赵惟吉也知道李继隆在历史上今年就会去世。

  本来以为自己坐上皇位以后,再将李继隆的军权恢复能够刺激这位名将使得他能够比历史上多活一段时间。

  可惜改变了那么多历史的赵惟吉最终还是没法改变人的寿元,李继隆在今天开春前夕便一病不起,赵惟吉由此得知他的大限将至了。

  既然李继隆不能够带兵出征了,那么候选人便只剩下李继光和杨延昭了。本来内阁大臣们都比较倾向于李继光,除了他国舅的身份以外,他本人拥有的辉煌的战绩也是选择的天平倾向于他的重要砝码。

  只是,这次的选帅出人意料的被赵惟吉介入了。自从内阁制渐渐的成型以后,赵惟吉已经很少干预内阁对于政策的制定了,除非是整个内阁都无法达成统一意见的时候,他才出面。

  没想到这次在内阁已经拿出成型的意见以后,赵惟吉却出面进行了干预,他否决掉了内阁的选择,强行任命了杨延昭为此次行动的主帅。

  这让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到底为什么,因为此次出征基本上是一个必胜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此次出征的主帅必然能够立下不世之功。

  既然如此,为何赵惟吉要把这次机会从李继光的手下夺走呢?要知道李继光可是跟了他多年,还是他的小舅子。

  关于这个问题连李继光本人都无法理解赵惟吉的举动,这个任命发出之后的当天夜里,李继光便进宫找到了赵惟吉想要询问个究竟。

  只不过就在李继光进宫一个时辰后,他便出宫了,而且出宫的时候脸上并没有任何的怒色,反而是一脸的开心。

  很多年以后,李继光的儿子曾经问过他,皇上到底说了什么让他有了这么大的转变,李继光是这么向他儿子说的:“当时陛下只对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延昭这么多年一直很苦。’第二句是:‘你的目光里难道只有燕云吗?’”

  ……

  于是在主帅的人选确定以后,大军便出发了。大军出发以后,杨延昭并没有走更容易的大名府北上,而是出发去了雁门关。

  五年前的澶渊之战以后,辽国虽然放弃了所有之前得到的土地,但是偏偏没有放弃雁门关。而这雁门关之前的守将恰恰就是杨延昭。

  在出发之前赵惟吉向杨延昭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也憋了这么多年了,是该发泄发泄怨气了。去把属于你的东西拿回来。”

  正是因为这句话,杨延昭选择了向雁门关进军。正如赵惟吉所说的那样,他杨延昭真的是憋了很多年了。

  雍熙北伐的时候,父兄惨死自己却无能为力。后来又一直等不到重用,连当年的小兵李继光都已经成了一方统帅的时候他仍然在一二线武将之间挣扎。

  好容易最终回到雁门关镇守,却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被契丹人拿下了雁门关。

  可以这么说,年近五十的杨延昭一直没有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舞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赵惟吉给了他这么一个舞台。

  虽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