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吸引
  其实当确定归路畅通以后,赵惟吉便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这些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上来了。

  他此行到巴格达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引进西方的典籍,尤其是理科典籍。本来赵惟吉是希望能够从大名鼎鼎的智慧馆中弄到这些东西的,毕竟在东西方的交流当中巴格达的智慧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里不仅有藏书,还有大量的人员在从事藏书的翻译和整理工作。

  不过当看到这些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以后,赵惟吉知道他能够省下很大的力气了,因为即便只是原藏书的一部分,那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有了这些藏书完全够新华书院研究很多年的了。

  不过问题也放在了赵惟吉的面前,那就是他认识的人里估计没有一个人精通古希腊语,或者是其他的图书的著作语言。

  也就是说即便有了图书他还是得求助于智慧馆看看能不能至少先翻译成阿拉伯语。

  而另一边,老者同样也在打这些图书的主意,只不过老者面临的问题与赵惟吉截然相反,他本人除了懂得中古波斯语以外还懂得古希腊语,而且即便是其他语言的书籍他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能够翻译的学者。

  但是如今这件密室里的书籍的所有权应该在赵惟吉手上,赵惟吉有着这桩房子的房契与地契,而阿拉伯帝国与西方一样同样不能侵犯个人的私有财产。

  这样一来拥有着老者即便能够通过智慧馆告知官方,但是只要赵惟吉不给,他们同样不能够强行拿走这些书籍。

  不过就在二人在打这些书的主意的同时,他二人的身份差别开始使得二人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产生了差异了。

  赵惟吉虽然同样也注重学术的重要姓,但是归根到底他基本上还算是一个政治家,既然是政治家那么考虑的事情就要更复杂一些了。

  此时的赵惟吉不仅在考虑如何找到人来翻译这些书籍,同样在考虑这些书籍除了能够带给新华城知识以外,是否能够同样吸引到人才。

  这个时候赵惟吉已经不打算单纯的求助于智慧馆帮他翻译这些书籍了,他打算利用这些书籍从智慧馆中挖人。

  因为他从老者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些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对于任何一个学者来说就如同黄金一样,甚至比黄金还有吸引力。

  但是有一点是赵惟吉无法确定的,那就是这些学者是否能够真的为了这些书远走海外,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新华城里巴格达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

  而且智慧馆的待遇也是极其好的,就从待遇这项上来说赵惟吉根本没有把握他能够给出更好的待遇,最多也就是持平。

  不过他还是愿意一试,于是他向老者整个的坦白了身份。

  令赵惟吉感到惊讶的是,老者虽然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却知道新华城。

  “新华城我知道,据说好像在很遥远的海外,甚至比唐(阿拉伯人并不知道唐宋的区别,因为大唐的声名实在是太广大了,所以唐帝国灭亡多年以后很多国家还是将中原称作唐)还要遥远。”

  “老先生是从哪里听到过新华城的?”

  “是从我儿子口中,我儿子是一个往返于本地与唐之间的商人,不过听他说最近他开始与一个原理唐但是属于唐的叫新华城的城市有了一些生意上的往来。他从那里可以买到更便宜的棉布,我这身衣服就是从新华城买的棉布制作的。”

  直到这个时候赵惟吉才发现原来老者身上的衣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