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耶律莫
��之甚少,更遑论大宋王朝了。

  ……

  “从情报上实在是无法分析出这个人个人能力或者姓格上的弱点。”将情报汇总给韩德让后耶律莫这样解释道。“但是,这个人的身份地位却有可能成为他的弱点。”

  “哦,你说说看?”听到耶律莫这样说韩德让顿时来了兴趣。

  “首先是他的身份,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孙子。现在宋的皇帝赵光义的继位是有问题的。本来继位的应该是这个赵惟吉的爹,宋的魏王赵德昭。但是现在宋的皇帝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所以这赵惟吉宋太祖孙子的身份自然成为了他有可能被现在宋皇帝所防范的原因。”

  “嗯,有道理,继续吧。”

  “然后就是他现在在代州军中的地位。他现在虽然得到那群杨家将的认可了,但是由于他本身所有军职:左骁卫大将军仅只是个虚衔。所以代州真正能做决策的只有杨业。虽然他在到代州后所打的两仗都有不错的发挥,但是那并不是大战。到真正的大战时,杨业肯定还是那个一手主导战场之人。他的意见一旦与杨业相左,在无法证明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情况下,杨业是不会听他的。”

  “嗯,还有吗?”

  “还有就是,即便杨业不在代州,一旦发生大战,杨家肯定还会以杨家大郎为中心,他的结果还是会与上面的情况是一样的。甚至会比之前那种情况更糟。”

  “看来你是有主意了。”

  “嗯,据情报来说,再过两个月杨业便要回京述职,而且代州军队也将实行更戍。这将是个对于代州进行打击的好时机。”

  “好的,那你尽快拟出一个方案来。”

  ……

  正如辽国情报所示那样,代州这边已经开始了更戍。原本的军队被调到了大名府,而新调过来的军队是从四川来的。

  刚刚打造好的军队基本白搭了。又得重新来过。赵惟吉这下算是体会到原来史书中的将领的悲哀了。不是我军无能啊,实在是太祖太狡猾了。

  从头来过就从头来过吧,好在赵信与李继光基本算是赵惟吉亲兵,没有随着大部队更戍到大名府。

  但是糟糕的事情还没完,杨业回京述职了,更糟的是杨业还把与赵惟吉关系较好的杨家四郎,五郎,六郎和七郎全都带回汴梁了。留下的老大,老二,老三因为平时更多的时候是在雁门关值守,所以与赵惟吉的关系一般。

  他们几人走的时候赵惟吉去代州城南门送行,送行时赵惟吉那张脸简直拉长的和马脸差不多了。

  “放心,我们会把你的信带给弟妹的。不要拉长着脸嘛,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和你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呢。”杨延昭拍了拍赵惟吉的肩,然后转身上马奔向了汴梁。

  他那里知道赵惟吉之所以拉长了个马脸是因为他实在和杨家老大,老二,和老三处不拢。这四五六七一走,他在代州可就无聊了。

  就在他们走后第七天,代州这边接到了斥候的回报,说是契丹有一支军队,大概一万人正在向雁门关挺进。

  接到情报后赵惟吉立马赶往了雁门关。赵惟吉进入雁门关驻地的大帐中就听见里面依然吵翻了天。

  很多老的将领认为雁门关刚完成了更戍没多久,士兵还没适应,应该凭借着连弩凭城拒守。把这群契丹大腿就行了。但是杨家老大杨延平却认为,由于敌人并不多。完全可以像上次一样关外结阵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