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章:中日朝鲜战争(二)
��官的能力。大兵团作战所需要的是默契的配合以及犀利的进攻,稍有不慎,便会被敌人钻了空子。

  尽管中华帝国目前已经在各项实力上均已超过了曰本,乃至其他的列强,但世界列强,仍然没有将中华帝国看在眼里。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打过仗,他们的战斗力,都是在内战当中展现出来的。在没有与高级别的对手交手,并且将他们打败之前,是没有人会承认你的,哪怕你再怎么强大,再怎么强势也没用。

  这一战,既是世界列强对中华帝国定位的一战,也同样的是他们摸清中华帝国真实实力的一战。如果中华帝国表现的平平淡淡,那么正是列强们所希望看到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空惊一场,总比真真实实来的要令人欢喜。但如果中华帝国要是仍一如既往,以利剑不可挡的态势击败曰军,那么此时的中华帝国,就有了让西方列强们认真对待的资格了。

  而且曰军之前并不是没有参加过战争,曰俄两国在早期,也曾经发生过小规模的冲突,在八国联军当中,曰军士兵的一些战术倒也让其他列强尤为欣赏。特别是自从中华帝国陆军部队装备了军刺之后,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只不过他们所采用的是刺刀,而不是军刺。

  不过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军刺的制作工艺,其中有几个环节他们始终不能搞明白,就好比那个一击毙命,沾上既死等等,因此在总结了这些之后,在加上军刺只适合刺,而不适合砍。最终被世界各国渐渐地淡出了眼界,尤而采用了一种新的刺刀。刺刀上同样镶有放血槽,刺上去,照样能够让人痛不欲生。但唯一的缺点便是,刺进去以后,如果刺的位置不对,不仅不能将敌人一击毙命,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将匕首陷在敌军身体内。

  而曰军更是惊奇般的将中华帝国陆军的三角战术翻版,且学的有模有样的,更是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三个人能够战胜五个人,六个人就能够战胜十五个人。人数越多,所能够对抗的敌人数量就越多。

  虽然整个世界都逐渐的笼罩在中华帝国的阴影当中,但从未与中华帝国交过手的曰军,却依然不肯相信中华帝国的强大,无论是上面的军界,还是下面的士兵,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想法。

  按照吉村中石的想法,四十余万曰军部队,有配备了新式的刺刀,以及最新的战术,即使遇上相同数量,乃至多一些的敌军,曰军也能够从容的对付过去。因为在他的心中,刺刀的诞生,代表着曰军的近战能力跃上了一个台阶,新战术的出世,又使曰军战斗力增加不少。

  中国国防军虽说在外界传说的很强,可到底强不强,自己不去试一下,又怎么知道呢?原本一直都是这种想法的吉村中石。当中国国防军真正来了的时候,却格外的感觉到害怕,恐惧。甚至连下令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将战报传回国内,最终还是由天皇陛下亲自下发的这条作战指令。而在中国国防军炮袭的那一刻,吉村中石更是丢掉了自己所有的勇气,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

  现在,平壤地区被包围在战场内的曰军,开始有些急了。

  北线,五万余名国防军士兵,加上数千名之前曾效忠与曰本的朝鲜二鬼子部队,正咄咄逼人的向前逼近着。虽然曰军主要防线还没有被攻克,而国防军也没有发动什么强有力的攻势,但仅仅只是刚才的那阵炮袭,就足以够曰军将士们担忧的了。

  右翼东线,两万余名国防军将士,手拿中华二式步枪,在炮兵以及机枪的掩护之下,正迅速的向前推进着,一名名曰军士兵被击打的抬不起头来。往往刚一抬头,想要反击,便被敌人以一排子弹给打了回去。

  左翼西线,两万余名第九军将士,若钉子一般,从西向东,缓缓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