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古老羿人族(一)
; “听你们这一说,我们都跟着落泪了,往事不堪回首啊,那都是民不聊生的黑暗岁月,现在好了,黑暗过去了,迎来了光明盛世,那你们后来怎么样?一直就居住于此,从来没想过迁移出大山去?”

  “嗨,我们祖祖辈辈躲进这闭塞的山里,生存条件极差,虽说没有易子而食,但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境况,还是迫使一些老年人走向极端,他们为给年青人省下食粮、减轻负担,往往采取自杀结束生命。”

  “自杀?结束生命?好死不如癞活着,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

  “不自杀又能怎么样?我们这儿人穷土地贫瘠,庄稼产量低,狩猎也不济,经常是吃了上顿找下顿,为了给小的、少的、年轻的省份口粮,老人们只好选择死亡!”

  “如何自杀的?吃药还是上吊,或跳悬崖?”

  “都不是!不知你们来时看到半山坡那些密密麻麻的小石洞没有?那儿就是自杀的现场!”

  “什么?山坡上石崖边开凿的小洞就是用来自杀的?!”

  “是呀,我们自杀的方式不但独特而且残忍至极,老人们在山坡上石崖边开凿洞口宽、高各仅90厘米的石屋居于其中,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根本不可能坐直。

  人在洞中,只能像虾米一样躬着身,后脑勺还是卡在洞顶石头上的,在洞底部内侧,有一个奇怪的等边三角形石孔,石孔每边宽约37厘米,孔深约20厘米,边缘锋利,刚好容得下一个成人的头颅,这个石孔是供窑中的老人自杀用的。

  我们把门槽设置在里里,而把门栓设置在洞在外,这样被反锁在洞内的饥寒交迫的老人,看着洞外一望到底的绝壁,绝壁下是无限淼淼的深渊,而远处对岸的小村中,温暖的炊烟正袅袅升起……

  此地,彼时、此情、此景,一种绝望的寒意不由自主地由心底升出,绝望到受不了时便仰身躺下,将头伸进这个石孔中,而他的脖子上方,石棱悬如刀剑,犹如历史那双诡异之眼,闪烁在这个石孔边缘的锋利石棱上,这时,万般无赖、身心绝望的他朝上一顶,锋利的石棱便能帮老人结束生命。”

  听完他们的话,战士和专家们终于明白那些石洞的来历,一个个不胜唏嘘,全身不寒而栗,这个连自杀装置都帮老人设计好了的弃老洞设计者,要么是一位彻底无情的嗜血杀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绝望的温情孝子,自杀孔的设计,究竟是对生命极度的冷漠,还是对亲情最后的眷顾?是对无奈命运的屈服,还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大家感到一阵悲凉,同样的人,他却生活在那样的环境,历史真是不堪回首。当时的川人血流漂杵、尸骨蔽野的悲惨境况,使得以前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一下子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人间地狱,在战祸最烈的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造成人人相食,这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历史的大倒退。看样子,是时候让政府出面动迁他们走出大山生活了。

  专家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还得知他们是有穷氏后羿的后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纷争,迫使这些世居山东们有穷氏民族,为躲避战火不断地迁移,大部分沿长江往上游迁徙至重庆、四川、黔北等地定居,此时恰逢蜀国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邛崃东蒙山“登高祭天”,有穷氏便在邛崃一带繁衍生息,他们还供奉这象征后羿射日的红弓白箭,对当时开明的蜀王鳖灵的称呼“布努头”。在该区域度过了生活稳定,事业发展、人丁兴旺的相当长一段时期。

  专家们点头认可道:“邛崃市的天台山,古名就叫东蒙山,现已纳入四川省大熊猫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