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济由两江向中原腹地战略迁徙,但是现在看来这是极不成功地,两江经济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巩固,两江与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在外资的引进方面两江远远超过两湖、两广。1927年美国在远东的投资超过25亿美元,其中有17亿美元投在了中国,而在17亿美元当中有七成集中在了两江,而中国财税也尽出此地。这一地区如果有什么闪失,所产生的影响将将是全国性的。

  国府方面出台政策对两江经济发展过热进行降温,但是推行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杨洪森给两江打的防疫针直接将针头打弯了。

  这让杨洪森无奈,他总不能说美国会发生经济危机,会造成xxx的损失吧。当然即使他这么也不见得有人听他的,再者,这么出头风的事杨洪森干不出来。他本人在两江的投资也十分巨大,尤其是在出口类行业中占了不少份额。经济危机必然影响对美出口。

  没人听他的那就先管好自己吧。

  减少损失固然好,更重要的是抓住危机发大财。

  借着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以孔熙祥为了中国代表团出访欧美。杨洪森上台后,在宋蔼龄就积极运动下孔熙祥成为了杨氏内阁的财政部长,在夫人宋蔼龄的支持下孔熙祥在这个政治舞台上积极展现自我。实际他根本就没有自我,在家他听老婆的,在内阁听杨洪森的。

  孔熙祥比李鼎铭用起来顺手多了,有些比较机密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孔熙祥打理。

  如愿以偿成为第一夫的宋美龄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开始在中国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宋美龄希望将美国的先进文化全盘引进中国,让基督的光辉照耀中国,为此她甚至还组成一支强干的专业顾问队伍。为了计划的实现宋夫人甚至动用了她的银行存款。杨洪森看她玩的这么大,不得不干预。

  “新文化运动”要是一点成绩都没有,杨洪森也没有面子。

  在杨洪森的要求下宋美龄在专家们的帮助上构思了一份策划。

  不过在杨洪森眼中这份方案不切实际、流于浮浅,难有实效,这些留洋的高材生离开中国时间太长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甚至比不上那些在华的外国人。杨洪森十分郑重地将南京教区的大主教罗斯推荐给了宋美龄,并且从自己的顾问团中抽调部分人员来帮助宋美龄。

  此次运动的目的是要唤起民众,改变人民的精神面貌,借此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等。

  宋美龄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压过宋庆龄一头。

  宋庆龄有着国母的身份,宋美龄与宋庆龄站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貌似沾了后者光。

  宋美龄所参加政治生活不可不谓少,每年捐款也是数量庞大,而且她的大名频频出现在报纸的头版,但中国百姓对她的了解,甚至还不如欧美的百姓,中国百姓对他认知仅限于杨洪森老婆。

  对于要强的夫人杨洪森也只好顺其意,而在私下的交流中杨洪森给予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对这些意见宋美龄极为重视,杨洪森在搞运动和搞钱方面都极有一套。

  城市地区受教育的人口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这使得城市中的百姓能更多的了解“新文化运动”。诸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对西方文化接触较多,所以在这些城市“新文化运动”更容易推广。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大城市市民在宋美龄的口号下积极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