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将功成
的家伙。

  郭明远等人次日凌晨被杨洪森顺利地转移到了了城外。

  “现在不是哭的时候,你们速去浙江通知秋瑾同志,立即取消起义,虽然营救徐锡麟机会渺茫,但是我会尽全力,再见了,同志们。”杨洪森与郭明远等人握手辞别。

  “明远,多多珍重。”王之徽紧紧握着郭明远。

  趁着夜幕郭明远等着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针对徐锡麟的会审由冯煦亲自主持的,像杨洪林这个级别的都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大案、要案的审理。安庆巡抚恩铭遇刺身亡、徐锡麟叛乱的事通过电报很快传至北京,朝野震动,上面下文要求严惩。5月28日清军将徐锡麟剖心斩首。

  这些同志的尸体,杨洪森后均一一其将收葬于安庆城郊,直到1916年‘二次革命’后,杨洪森才重新命人将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等人安葬于安庆辛亥革命烈士林园。

  随着叛首伏诛,更大规模的收捕活动安庆周围展开,这次唱主角正是杨洪森,冯煦对杨洪森颇为信任地。主要原因是其曾怀疑徐锡麟革命党,后因恩铭立保徐锡麟此事不了了之,而这次徐利贞能成就全功,便是有杨洪森在后谋划,如此‘智谋之将’值得一用,

  收捕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虽然风声很大,但是雨点小,而成果更小。

  不过,整个形势在徐锡麟之弟徐伟被捕后再次发生异变,徐伟这家伙把所知的事情全都抖了出来,这可把杨洪森吓坏了,因为担心牵出自己,当天晚上都准备跑路,好在徐伟并不知道徐锡麟与杨洪森之间的事情,不过他却把秋瑾、沈钧业、范肇基等核心成员全给抖了出来,这些‘大人物’中除了秋瑾他听过外,沈钧业、范肇基等他都没有听到,但是只要是清政府要追捕的人,他都有义务出手相助,帮助他们脱离虎口。

  就在杨洪森认为他的疏散工作圆满完成的时候,7月15日从浙江方面传来了秋瑾被捕就义的消息,杨洪森本来以为自己救不了徐锡麟,但是应该能把秋瑾救下来,只可惜一个人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即使是在郭明远等人再三劝说下秋瑾毅然留在大通学堂内,拒绝了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被捕后清廷浙江巡抚为了防止放虎归山,将其杀害于绍兴轩亭口。

  遥望远方,坐在没有碑文的坟茔边,看着西落的残阳,杨洪森无限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