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避祸青云
�,只是大牛叔死了,得到再多的战利品也高兴不起来。

  张天远二人将三个鞑子的尸体抬到路边,用积血草草掩埋了一下,带上张大牛的尸体,一行人继续向西赶去。

  张天远、张大山和张小牛虽然都没有骑过马,但是驴子、牛都还是骑过的,加之这些战马都是训熟了的,几人简单的骑马而行还是没有问题的,青县又是平原地带,一行人的速度明显提高了很多,待到天亮时,已是赶出了二十多里路,初步摆脱了鞑子骑兵。

  几人吃了点干粮顶着严寒,又向前赶了一会路,到晌午时,一片庄园映入眼中,其中庄子后面地势稍高处有一座道观特别显眼,原来众人竟是赶到了觉道庄来了。觉道庄在青县也是一个闻名四方的地方了,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弃周守藏室史官出行,云游四方至此地隐居,传经布道,民众由此相聚而居,逐渐形成村落,起名为道德庄。至元初,道号为“觉道”的张核大师来到此庄,四外化缘,在原老君讲经道场营造起一座颇具影响的道观——青云观。道德庄也由觉道大师的功德更名为觉道家庄,后称觉道庄,是远近闻名的道教圣地。

  几人正没去处,便穿过觉道庄来到青云观前。此时正直晌午,观门大开,不时便有附近的村民三三两两的进出,看到张天远一行装束,都是指指点点地不敢靠近。

  此时在道观门口值班的一个小道士也好奇的走了过来,右手持一拂尘,左手食指弯曲,竖掌施礼道:“无量天尊,不知几位居士所为何来?”

  见小道士发问,一行人都下意识地看向张天远,包括张大山,几人在下意识里竟然都已经习惯以张天远为主了。

  “道长有礼了,我等几人都是青县城南张家庄之人,因躲避关外鞑虏之祸,这才逃到贵地,还请道长宽容,让我等在观内歇息一二。这是进献道祖的一点香火钱,还请道长代为转达。”张天远并不推辞,上前半步搭话,并随手拿出了二两散碎银子。

  “什么?鞑虏入侵了!这是大事,我须尽快禀告家师,至于香火钱,还请居士进了道观后,交给掌管香火的师兄。几位居士请随我来。”小道士说完便转身匆匆在前带路。

  张天远一行将马拴在了道观门前的拴马柱上,留下张小牛、张王氏和小芸看管行李,张天远和张大山跟着小道士进了观内。

  道观不是很大,从外面看是个三进的院子,第一重院子主体建筑为神殿,内供三清道像,院两侧各有偏方,不知作何用途,第二重院落主要为观内道士的日常居所,第三重院落为厨房、杂役等处所。

  小道士领着张天远父子二人从神殿侧后方的角门进入了第二重院子,过了照壁后,只见院中正站有一道长,青衫长须,道骨仙风,正是青云观这一代的观主清阳道长。

  小道士见了,赶紧上前施礼道:“师傅,今日观外来了几个难民,说是关外鞑子打过来了,我便将他们领了进来。”说完便指了指张天远父子。

  清阳道长听了笑骂道:“稚子不识贵人,还不速去备茶。”说完这才面向张天远父子实力道:“贵客还请随我来。”

  张天远两世为人却也是第一次和道士打交道,尤其还是德高望重的道门领袖,心下不敢大意,赶紧学着清阳道长的样子还了一礼,口中连道“不敢,不敢。”

  张大山在一旁,比张天远还要拘束,见张天远还礼,也赶紧跟着还礼。

  清阳道长见了也只是淡淡一笑,作了个“请”的手势便向左侧的厢房走去。

  张天远父子二人随着清阳道长进了房内,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