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记名
和被动,感觉上不一样。
买了宅子,把兄弟和妯娌们都接过来住,哪怕住一辈子,她都没有意见的。
难得的是公公婆婆能为他们这一房考虑,也不浪费了他们为大家打算的心。
杜有忠也不是只有兄弟没有妻子儿女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攒私房钱了。这些年大头都在他们手里拽着。
能用自己这一房赚的钱,给儿孙们留点东西,她和丈夫都是很乐意的。
要说这买宅子,记在公公的名下也没有关系,如果公公不写这封信,他们也是这样打算的。毕竟,也知道,就是最后,这房子也会是他们这一房的,但是公公婆婆能主动提出来,把房子写到胡氏的名下,这就让人感动了。
觉得他们这些年的贡献没有白费呢。
杜榆倒是觉得自己的爷爷和奶奶是很聪明的人,这样一来,爹娘对三叔他们的照顾更是会精心了,也不会断了。毕竟当爹娘的能稍微向着他们,他们的努力就有了回报了。
好吧,她几个叔叔也是很不错的人。但是并不是说,把京里买的宅子记在自己娘名下,就是对几个叔叔家里不好了,大家以后可以继续看实际行动。
因为都商议定了,所以他们就再次找到了中人,这次胡鑫也在家里,他休沐,在牙行和中人办完了各种手续,最要紧的是还去官府办了红契,这房子就成了胡氏的私产了。
杜榆也高兴的很,女人,有个这样大的宅子,到时候遇到什么情况也不怕啊,说起来,爷爷和奶奶真是好啊。
让把房子记到自家娘的名下,以后就算是有那不要脸的倒贴自己的爹,自家娘也不怕了,真要惹急了娘,直接让人走人,毕竟这可是她的宅子!
不过,想着爹和娘一把年纪了,应该没有这回事儿了。
“娘,这房子到手了,还要找人给收拾收拾,有些地方你喜欢什么样的,也给改改,总得要过年后再搬进去,你说咋样?”杜榆问道。
新房子要有新气象,杜榆也不乐意娘现在就搬过去,毕竟她还想和娘多呆一段时间呢。
胡氏说道:“嗯,那就年后再搬过去,是该好好修一修了。”
这宅子胡氏投入的大,自然是希望更好,也希望住的舒服。
所以给改一改,修一修是很必要的。
另外,就是快过年了,真要急匆匆的搬过去,什么都缺,过年都过不安生,所以还是先在这边住着吧,大郎也要安心读书呢。
至于新房子的装修问题,杜二郎可是接过去了,这些事儿看着简单,但是也锻炼人。
杜有忠终于赶在腊月初的时候,到了京城,彭泽县那边他已经交代完毕,而且,从上头也知道了,彭泽县令已经被别人接替了,他是不可能继续在彭泽县当县太爷下去了。
就是朱家和海家乐意,可是也知道人家在这边当了六年的县太爷,要不是因为彭泽县这边的人,人家早在三年前就调走了,所以知足吧,总不能让人家一辈子都只当个七品芝麻官吧,这样是很不道德的。
因为杜有忠是一个人,王师爷带着王太太也先回家去了,他们也是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所以就分道扬镳。
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杜有忠和王师爷说好了,要是他还是外任,就继续用王师爷。
到那时如果他留在京城了,这边根本就不需要师爷�
买了宅子,把兄弟和妯娌们都接过来住,哪怕住一辈子,她都没有意见的。
难得的是公公婆婆能为他们这一房考虑,也不浪费了他们为大家打算的心。
杜有忠也不是只有兄弟没有妻子儿女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攒私房钱了。这些年大头都在他们手里拽着。
能用自己这一房赚的钱,给儿孙们留点东西,她和丈夫都是很乐意的。
要说这买宅子,记在公公的名下也没有关系,如果公公不写这封信,他们也是这样打算的。毕竟,也知道,就是最后,这房子也会是他们这一房的,但是公公婆婆能主动提出来,把房子写到胡氏的名下,这就让人感动了。
觉得他们这些年的贡献没有白费呢。
杜榆倒是觉得自己的爷爷和奶奶是很聪明的人,这样一来,爹娘对三叔他们的照顾更是会精心了,也不会断了。毕竟当爹娘的能稍微向着他们,他们的努力就有了回报了。
好吧,她几个叔叔也是很不错的人。但是并不是说,把京里买的宅子记在自己娘名下,就是对几个叔叔家里不好了,大家以后可以继续看实际行动。
因为都商议定了,所以他们就再次找到了中人,这次胡鑫也在家里,他休沐,在牙行和中人办完了各种手续,最要紧的是还去官府办了红契,这房子就成了胡氏的私产了。
杜榆也高兴的很,女人,有个这样大的宅子,到时候遇到什么情况也不怕啊,说起来,爷爷和奶奶真是好啊。
让把房子记到自家娘的名下,以后就算是有那不要脸的倒贴自己的爹,自家娘也不怕了,真要惹急了娘,直接让人走人,毕竟这可是她的宅子!
不过,想着爹和娘一把年纪了,应该没有这回事儿了。
“娘,这房子到手了,还要找人给收拾收拾,有些地方你喜欢什么样的,也给改改,总得要过年后再搬进去,你说咋样?”杜榆问道。
新房子要有新气象,杜榆也不乐意娘现在就搬过去,毕竟她还想和娘多呆一段时间呢。
胡氏说道:“嗯,那就年后再搬过去,是该好好修一修了。”
这宅子胡氏投入的大,自然是希望更好,也希望住的舒服。
所以给改一改,修一修是很必要的。
另外,就是快过年了,真要急匆匆的搬过去,什么都缺,过年都过不安生,所以还是先在这边住着吧,大郎也要安心读书呢。
至于新房子的装修问题,杜二郎可是接过去了,这些事儿看着简单,但是也锻炼人。
杜有忠终于赶在腊月初的时候,到了京城,彭泽县那边他已经交代完毕,而且,从上头也知道了,彭泽县令已经被别人接替了,他是不可能继续在彭泽县当县太爷下去了。
就是朱家和海家乐意,可是也知道人家在这边当了六年的县太爷,要不是因为彭泽县这边的人,人家早在三年前就调走了,所以知足吧,总不能让人家一辈子都只当个七品芝麻官吧,这样是很不道德的。
因为杜有忠是一个人,王师爷带着王太太也先回家去了,他们也是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所以就分道扬镳。
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杜有忠和王师爷说好了,要是他还是外任,就继续用王师爷。
到那时如果他留在京城了,这边根本就不需要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