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杨杖子的路
照顾自己。想到这儿,他心里不禁有些感动。

  杨杖子村,位于马关镇的东北部。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四个人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说说笑笑着,只不过是其他三人说得多,杜远舟听得多、说得少,只是偶尔搭上几句话。毕竟他们都成家了,谈论一些荤段子,没有什么大关系,但杜远舟便不方便了,不然很容易传出闲话,并且给人造成不稳重的印象。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向东北方向一拐,沿着一条小径,穿过大片的茂密丛生的杨树林,就到了下杖子村。这里相对比较好,靠近通往镇里的乡村公路,而杨杖子却在下杖子的里面,被几座大山包围着,地理位置极为偏僻。

  在两村之间有一条汹涌湍急的六水河,原本河上有一座石桥,前几年一场大雨冲垮了,至今还没有修建。据说,杨杖子村的村民已经几次找过镇政府,却迟迟没有得到准话,每次都是将老百姓哄弄回村就完事。

  至今,来往杨杖子村的人,都要从地势险峻的鹰嘴岩盘山道上进进出出,稍不注意,就会失足滑下万丈山涧,虽然没有出过事,但据说已经有几个村民有时被山下的滚石砸伤了。

  这一下子,可把杨杖子村的人惹急眼了,即使镇政府不给修桥,干脆联合起来,不交提留款,这也有了杜远舟他们的此次之行。

  “那帮龟孙子,要不是故意搞我们,我们至今吃这份苦吗?”现在,一行四人早已气喘吁吁,尤其身材略胖的翟健,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气得低声地直骂。这时,再也顾不上说笑了。

  从他们谈话的字里行间,杜远舟得知,王侯山原本是杨杖子村的包村干部,但自从发生抗交提留款事件之后,他主动要求调换工作,说自己身体不好,希望换个距离较近的村子。

  当然,为了有足够的理由,他还在医院开了一张所谓医生建议减少远动量的诊断单。

  最终,对调过来的就是已没有过硬关系的孙正保。

  事实再一次证明,成也关系,败也关系。有时事情成则成在自己关系比别人硬,败则败在别人关系比自己硬。

  至于翟健两人,是镇政府为了解决杨杖子村的收款问题,专门安排的人手,以便加强力量。而杜远舟,恐怕也是倒霉的一员。

  按照黄秋菊的暗示,包老黑本想找个靠谱的人,好好带一带杜远舟,但这些包村干部似乎都不是省油灯,最后包老黑想到了孙正保,但偏偏忘记了一点,孙正保正为收杨杖子村的提留款发愁。

  刚出下杖子村,便发现许多土路在前几天大雨过后都翻浆了,尤其天气又热,太阳暴晒,翻上来的土浆硬邦邦的,一坨一坨连成一片,他们骑在自行车上,就好似过山车一样,最后只好将自行车放在山脚下一户人家里。

  鹰嘴岩,顾名思义,像极了山鹰的嘴,嘴尖向上,山势陡峭,一条来回盘旋的蛇形山道,由山脚一直向上延伸。

  沿着约有一米多宽的盘山道,一行四人穿行在灌木密布的石崖边上,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气喘嘘嘘地爬上高峻的山顶。

  杜远舟感觉,虽然爬起来比较累,偶然见到几处较陡较窄的地方,但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

  在大家休息的时候,随着张小泉手指着的鹰嘴岩另一面,他便隐隐约约看见几十户人家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几座云雾缭绕的大山之中。

  休息片刻,等他们从山顶下来,杜远舟终于对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了更深一层理解。显然,杨杖子这边的鹰嘴岩比较那边陡峭了许多,一面是壁立陡峭的石壁,一面是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