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
二姐儿听了这话,纵使心中不以为然,却不曾出口反驳。沉吟半日,方开口问道:“妈别看我年纪小,说的话却不年轻。妈方才说的那些好处,我也是知道的。只是一点,那位尤大人,今年多大年纪了?”
陈氏一怔,想了想便道:“倒是听你舅舅说过一嘴,今年恐怕四十有三了罢?”
二姐儿便道:“那么大岁数的人了,纵使现在瞧着门第根基不错,可他还能活几年呢?妈虽是二嫁,却也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媳妇。说句不好听的话,倘或那位尤大人活到五六十岁撒手去了,到时候妈才四十来岁,难道还能三嫁不成?再者说来,那位尤大人都四十多岁了,之前姨娘侍妾也不少,都没能生出儿子来。可见兴许是他自己不能生。并不与旁人相干。妈要是就这么嫁过去,倒时生不出儿子来,他又撒手去了,不能给妈做主,妈可不是要任由他们尤家的人欺负了?”
陈氏听了这些话,倒也实在。不觉怔怔的想了一会子,一时觉着二姐儿的话很对,一时又舍不得尤大人的情长。她早年是吃了没有儿子的苦的。何况众人给她描绘的嫁到尤家去的好日子,也是在有儿子的基础上方能成行。倘或二姐儿一语中的,到时候她嫁入尤家却生不出儿子来……
陈氏想到此处,愈发登时坐不住了,忙扬声叫过门外伺候上夜的婆子,因说道:“去东院儿请哥哥来,就说我有要事同他商议。”
那婆子答应着去了,陈氏便向二姐儿道:“时候不早了,你快回房休息罢。明儿还得早起呢。”
二姐儿见状,只得应了。当即回房安歇。
不知陈氏与陈珪之后又商议了什么。只说次日一早,二姐儿早早起身,梳洗穿戴毕,方至上房给老太爷老太太请安。
欣然吃过早饭,又笑着说了一回话,便有宾客渐渐登门。
冯氏忙带着陈婉与两个姐儿至前头待客。陈氏虽说除服出孝,到底是孀居守寡之人,不好到席上招待,只管在后头陪陈老太太说话儿,也是安分随时的意思。
先头来的大都是陈家的本家亲戚,冯氏张罗着众人吃茶说话,又引着大姐儿二姐儿一一见过,不过说了些寒暄客套的场面话。待本家亲戚来的差不多了,便有朝中同僚携妻带子的登门拜访。
一时尤子玉也带着尤老安人过来了。冯氏引着尤老安人入内,又叫大姐儿与二姐儿过来请安。尤老安人倒是头一次见到两个姐儿,不觉细细打量了一回,但见大的一个温柔标致,沉默可亲,小的一个粉雕玉琢,伶俐精致,不觉笑赞道:“果然是两个标致丫头,倒把我们家的大丫头给比下去了。”
说罢,褪下腕上的两只玉镯分别带到大姐儿与二姐儿的手上,又拉着两个姐儿笑道:“过两个月便是我们家大姑娘的除服宴,你们也要过来才是。”
尤子玉早在去岁年节之时,便将意欲迎娶陈氏过门之事缓缓说明。尤老安人乍闻儿子要娶一个寡妇,还要带着两个拖油瓶进门,登时不答应。无奈尤子玉软磨硬泡,将一番大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车轱辘似的说了一年多。
一说陈氏虽是再嫁女,却也是陈家二老的心头肉,不但父母溺爱,连陈珪这个做哥哥的也待这个妹子如珠如宝。如今陈珪虽与他平级,可年岁比他小那么多,又深受太子殿下的器重,可见来日前程要比他强。有这么一个姻亲在朝中守望相助,强如那些为了巴结他就将女儿嫁过来做填房的人家儿。
又说陈氏虽是再嫁,可模样标致,性情爽利,手内不提田地买卖,但只一间胭脂铺子,不说日进斗金,却也引得京中世家仕宦的女眷们趋之若鹜。可见其人是个有才干
陈氏一怔,想了想便道:“倒是听你舅舅说过一嘴,今年恐怕四十有三了罢?”
二姐儿便道:“那么大岁数的人了,纵使现在瞧着门第根基不错,可他还能活几年呢?妈虽是二嫁,却也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媳妇。说句不好听的话,倘或那位尤大人活到五六十岁撒手去了,到时候妈才四十来岁,难道还能三嫁不成?再者说来,那位尤大人都四十多岁了,之前姨娘侍妾也不少,都没能生出儿子来。可见兴许是他自己不能生。并不与旁人相干。妈要是就这么嫁过去,倒时生不出儿子来,他又撒手去了,不能给妈做主,妈可不是要任由他们尤家的人欺负了?”
陈氏听了这些话,倒也实在。不觉怔怔的想了一会子,一时觉着二姐儿的话很对,一时又舍不得尤大人的情长。她早年是吃了没有儿子的苦的。何况众人给她描绘的嫁到尤家去的好日子,也是在有儿子的基础上方能成行。倘或二姐儿一语中的,到时候她嫁入尤家却生不出儿子来……
陈氏想到此处,愈发登时坐不住了,忙扬声叫过门外伺候上夜的婆子,因说道:“去东院儿请哥哥来,就说我有要事同他商议。”
那婆子答应着去了,陈氏便向二姐儿道:“时候不早了,你快回房休息罢。明儿还得早起呢。”
二姐儿见状,只得应了。当即回房安歇。
不知陈氏与陈珪之后又商议了什么。只说次日一早,二姐儿早早起身,梳洗穿戴毕,方至上房给老太爷老太太请安。
欣然吃过早饭,又笑着说了一回话,便有宾客渐渐登门。
冯氏忙带着陈婉与两个姐儿至前头待客。陈氏虽说除服出孝,到底是孀居守寡之人,不好到席上招待,只管在后头陪陈老太太说话儿,也是安分随时的意思。
先头来的大都是陈家的本家亲戚,冯氏张罗着众人吃茶说话,又引着大姐儿二姐儿一一见过,不过说了些寒暄客套的场面话。待本家亲戚来的差不多了,便有朝中同僚携妻带子的登门拜访。
一时尤子玉也带着尤老安人过来了。冯氏引着尤老安人入内,又叫大姐儿与二姐儿过来请安。尤老安人倒是头一次见到两个姐儿,不觉细细打量了一回,但见大的一个温柔标致,沉默可亲,小的一个粉雕玉琢,伶俐精致,不觉笑赞道:“果然是两个标致丫头,倒把我们家的大丫头给比下去了。”
说罢,褪下腕上的两只玉镯分别带到大姐儿与二姐儿的手上,又拉着两个姐儿笑道:“过两个月便是我们家大姑娘的除服宴,你们也要过来才是。”
尤子玉早在去岁年节之时,便将意欲迎娶陈氏过门之事缓缓说明。尤老安人乍闻儿子要娶一个寡妇,还要带着两个拖油瓶进门,登时不答应。无奈尤子玉软磨硬泡,将一番大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车轱辘似的说了一年多。
一说陈氏虽是再嫁女,却也是陈家二老的心头肉,不但父母溺爱,连陈珪这个做哥哥的也待这个妹子如珠如宝。如今陈珪虽与他平级,可年岁比他小那么多,又深受太子殿下的器重,可见来日前程要比他强。有这么一个姻亲在朝中守望相助,强如那些为了巴结他就将女儿嫁过来做填房的人家儿。
又说陈氏虽是再嫁,可模样标致,性情爽利,手内不提田地买卖,但只一间胭脂铺子,不说日进斗金,却也引得京中世家仕宦的女眷们趋之若鹜。可见其人是个有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