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也乌眼鸡似的反目成仇。天天处在一个屋檐下,却恨不得生啖对方的肉和骨,哪里还有亲情可言。

  所以赵家老大一死,陈氏最先想到的却不是夫妻情分,而是借此良机脱离赵家。因而言谈之中锋芒毕露,不但闹着改嫁,还要带走一双女儿,态度坚决,半点儿没有和缓退让的迹象。

  赵老太太虽厌弃陈氏并陈氏所生两女,但她却极在乎赵家的名声脸面。且在她看来,赵家在陈家的威逼下任由陈氏回家改嫁已属为难,哪里有让陈氏带走赵氏血脉的道理?

  更何况陈氏所出的这两个女儿容色娇艳,天生丽质。赵老太太虽瞧不上两个丫头的娘,却也打着将两个女娃留在赵家,将来说两门好亲事,也能帮衬赵家的心思。

  思及此处,赵老太太更是满嘴的孝道礼法,强压着陈氏不松口。赵家二房的赵琳和小孙氏倒是有些见钱眼开,暗中撺掇了赵老太太几句,反被赵老太太叱骂回去。

  “是陈氏的几两嫁妆重要,还是咱们赵家的脸面前程重要?你也是要科举做官的人了,怎么还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难道要别人指着你的脊梁骨骂你见钱眼开,不足与谋,你才知道轻重?”

  赵琳与小孙氏被赵老太太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又被灌输了好些“要女儿可以结两门有利姻亲,将来也能帮衬硕儿和砌儿”的话,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丢开手不提。

  只是赵老太太不愿放手,陈氏更是一片牛心左性。两个人针尖对麦芒,势不相让。这一僵持便足足僵持了两个多月,直到开丧破孝,入土下葬皆完事,两人还是一副不可开交。

  直闹得陈父陈母都不耐烦了。

  要说这陈氏的娘家,本是当地士绅官宦之家,又有个儿子在朝中做官,碍于礼教清誉,陈父陈母原不是认真同意女儿改嫁之事。只不过是自幼疼宠女儿惯了,不忍驳了她的意。又怜惜女儿年纪轻轻,花容月貌,脱了这处苦海,将来未必找不到好的。

  可是认同女儿回家改嫁并不意味着同意女儿将赵家的两个拖油瓶也带回陈家。

  就算世风日下,寡妇改嫁已属寻常,却从没听过哪家的寡妇带着一对儿拖油瓶,也能寻到好姻缘的。

  毕竟世道艰难,总是对女子更为苛刻。

  陈父陈母苦口婆心的劝说听在陈氏耳中,便如耳旁轻风,皆不入耳。她嫁到赵家这么些年,唯有这么一双女儿贴心懂事,如今她要脱离苦海,怎么忍心留下一双女儿在赵家,面对虎豹豺狼,经受磋磨?

  陈氏本就是天真烂漫,极致任性之人。心下既定了主意,更不肯听父母一字半句,反而认真游说起父母来。无独有偶,说的缘由也是赵老太太劝赵家二房的那一席话——

  无外乎两个女儿如何美貌标致,将来能以此说两门好亲事,帮衬舅家如何如何。

  百口铄金,陈氏在耳旁说的多了,陈父陈母也都听进去了。又见这两个月下来,女儿同婆婆妯娌小叔子针锋相对,在婆家的日子是何等的举步维艰——

  虽说自家女儿性子好强,着实有些抓尖逞能之嫌。但赵家婆婆不慈,妯娌不敬的也太过了。这么咄咄逼人,倘若自家女儿绵软了那么一星半点儿,恐怕真要尸骨无存。

  换句话说,若女儿真的为了一己安逸狠心抛下一双女儿,那大姐儿和二姐儿在赵家的境遇必定如羊入虎口,再难得好儿。

  想到两个外孙女儿的乖巧伶俐体贴和顺,陈老太爷和陈老太太也就歇了将大姐儿二姐儿扔在赵家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