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专治不服
msp; 所以,朝廷政令是否通达,还是得倚仗当地门阀豪族,这也是陆元等人一直很骄傲的原因之一。

  只要他们不同意,赵含章在江南的治理还是只能流于表面,毕竟,她目前可以控制得到的地方只到县官。

  但是,赵含章她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这是陆元等人最讨厌她,也是最佩服她的地方。

  政令到达江南后不久王敦自刎,平南之战结束,只剩下收尾工作,或许是见王导主持推行都受挫,她干脆下令命元立和祖逖帮一帮王导。

  祖逖就听命的派士兵们拎着个铜锣四处敲,将此政令宣传下去。  这些士兵们刚经历过大战,一身的血煞气和郁气无处发泄,咣咣的敲锣时发现心中的闷气也跟着发了出来,主要是,江南的这些平民百姓也很好玩儿,长得

  比他们北人娇小,有的地方说话软侬细语,吵架也跟撒娇似的;

  而有的地方说话就跟夹着滚石一样,突突突的,说话又快又硬,撒娇撒得跟吵架似的,好好玩儿。  此地民俗风情也与北地也不一样,他们招待客人和过节时会吃一种很好吃的米糕,雪白色的,中间或点缀一颗红枣,或是放其它的干果肉,蒸出来,热气腾

  腾时,米香气扑鼻,咬一口,软糯甜香,恨不得把舌头给吞进去。

  他们从未吃过如此精细的食物,咽下去时,就好像幼时母亲抚摸他们头发那样,心和胃都无比的熨帖。

  刚经历了同袍战死,满眼血污的士兵们泪如雨下,捧着米糕呜呜呜的哭起来。

  只是害怕这些士卒抢夺财物,而花费许多白米做了米糕款待他们的南人一愣,心中的恐惧消失,反倒生起了怜惜。

  村里的大小媳妇们都被约束在厨房里,大小伙子们则远远的站着,来给他们送吃的是老头老妪,这是他们历经百年战乱,口口相传下来的智慧。

  一个士兵开始哭,其他士兵便也跟着默默流泪,大家都低着头默默地吃着。

  一个老妪叹息一声,抬手摸了摸一个士兵的脑袋,看着他稚嫩的脸道:“看上去比我孙子还小呢,你多大了?”

  小兵咧嘴一笑道:“我十五了,已从军六年。”

  老妪张大嘴巴,“你九岁就当兵了?”

  小兵骄傲的点头。

  一旁比他稍长一些的兵戳穿他道:“您别听他的,他九岁哪里是当兵,分明是军奴。”  然后告诉老妪这小子的传奇经历,“他九岁跟随家人出门逃难,走散了,然后就被东海王的人捕捉,要卖了当军饷,结果还没来得及卖他就打仗,他就被留在

  军中当军奴使,没两年东海王死了,大军溃散,他侥幸跟着剩余的士兵跟从了大将军。”

  “他未满十四岁,按说是要清退的,但他死皮赖脸的不走,一定要留在军中,这不,就一直留到了现在。”

  小兵很骄傲,“我有六年的兵龄了。”

  “结果还只是个小兵,哈哈哈哈……”

  小兵怒道,“那是因为先前我都在后勤,我现在上前线了,这次还斩首两级,这次回去就能升官了。”

  老妪笑眯眯的看着他们,温声问道:“大将军对人好吗?”

  “好!”小兵道:“我再没有见过比大将军对士兵还好的将军了。”  “不仅对我们好,对百姓也好。”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