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对日全面战争
��战方案。

  初步计划决定,调集国防军第二军,第三军共计七万多军队,分两路自津浦线转胶济线,沿铁路北上胶州。另一路分为二个梯队,第一梯队由驻扎在苏北北的第三军所部沿陆路,快速支援青岛。另一梯队在海军军舰的护卫下,乘运输舰,从海上登陆山东,增援山东战场。

  第二军几乎完全由新兵组成,是支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军队。第三军则有原革命军残部和部分俘虏军改编扩充而来,军纪军风相对较差,但战斗经验很是丰富。

  最精锐的,罕有败绩的嫡系第一军,却被华飞留在自治区,一个连队也没有派出,这惹得第一军各级军官怨声载道。华飞一气之下,说了声,谁想去山东,就申请调离第一军。然后所有埋怨,集体失声。

  第一军已是精锐,无需再用更多的胜利,去提高他们的经验。而无论是崭新的第二军,还是混杂的第三军,都需要战斗和血的洗礼,锻炼出自己的军魂,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变。这是必须经历的锤炼,这是不可回避的过程。

  另外第一军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在自治区内坐镇,也会震慑宵小的妄动,起威慑作用。当初第一军只是几千人,就创下种种传奇的战果。现在整整三万多人,除非有人可以调集十几万大军,否则对自治区应该不会动出妄念。

  而且在义务兵役制的号召下,崭新的国防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也开始组建。一旦新兵训练结束,这可也是不小的战斗力。

  届时,整个国防军的兵力,将整整扩充一倍。

  第二军和第三军虽然刚刚完成步枪的换装,但在轻机枪和重机枪,以及火炮等重火力武器的配备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目标的标准配备。不过对付日本人,却丝毫不落下风。根据情报显示,日本人出动五十多艘运输舰和近四十艘军舰,陆军三万多人,重机枪只有四十多挺,火炮不过一百多门而已。

  除了集体反对华飞担任总指挥,亲自上前线外,其他计划得到一致通过。众多军官,尤其是第一军的军官,反对的更是无比强烈。华忠,郭通,曹原,李乾玉,甚至希伯和巴特等人,也跟着凑热闹。他们只是略带无赖地道,司令要去亲自指挥作战也可以,不过得让我们第一军担任前锋。

  华飞冷静下来,最终也放弃了亲自北上的决定。不仅因为需要他统筹全局的事情很多,也因为假如他受伤昏迷,乃至发生意外,这个重大的契机将会完全失去。

  于是最终任命蒋方震为北抗军总指挥,国防军第二军临时军长,授大校军衔。任命张孝准为北抗军副总指挥,国防军第三军临时军长,授大校军衔。命令下达后,即日出征!

  华飞对蒋方震和张孝准的看重,诸人早已了解。但火线把第二军第三军的兼职军长撤销,让两位没有丝毫战功的军人担任如此重担,还是让许多人大吃一惊。大家倒不是怕他们会率部叛变,毕竟所有军官,不是从第一军分出去的,就是铁血军校毕业的,忠诚度还是可控的!他们担心的是,如此重要的作战,把指挥权交给两个毫无指挥经验的人身上,总是不保险。

  华飞一是想锻炼两人,二是根本没有合适的统帅人选。嫡系属下虽然不少人都非常善战,但让他们指挥军团作战,他们也毫无经验。相对来说,交给知名的蒋百里,不仅可以他的实战指挥才能,也能让人看出华飞用人的魄力。

  即使他们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军部的参谋部也不会让他们做出致命性的决定。

  :累的不行,依然坚持上交任务,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可怜的我,阅兵式和晚会都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