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章 工业之痛
极的笑容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效益好,而是这些企业,相对而言,比较有前途,因为卢江和附近市县,能为之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同时,市场销售方面的工作也非常好做。

  赵无极最为感兴趣的是卢江县制咬,该厂拥有工人640人,其中退休工人120人,拥有各类技术人员41人,虽然卢江制咬目前是生产西药的,而且只为大制咬生产原料药,但并不影响赵无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庞大制药集团的信心。制药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属于“高精尖特”产业,后世,西川有几大制药集团都是华夏著名企业和品牌,说明西川非常适合发展制药产业。

  卢江食品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企业,卢江食品厂,与卢江肉联厂不同,这个企业,竟然是生产饼干、桃酥等食品的。厂子的规模也非常小,只有员工120人。

  卢江丝厂在卢江县,亦是一个大型企业,有员工1500余人,华夏的丝绸产业,一直受外贸形势的影响,因为丝绸虽然原产于华夏,但后来的华夏人并不特别喜欢穿丝绸。因此,这个行业的企业,最后建立在苏杭一带,那里的蚕丝质量,比西川的更高。

  卢江还有一个印刷厂。这个厂,如果纯粹搞印刷,前途未必明朗,因为后世的大印刷厂,大多集中于大城市,譬如平原市,几张市民报,就可以养活一个印刷集团。卢江的印刷厂,要想搞活,必须走以包装为主印刷为辅的路子,可以改名为“印刷包装厂”,为工业企业提供产品包装。

  卢江,毕竟只是一个县,因此,更高级的譬如电子电器、精密机器、钟表行业等,在卢江属于空白。

  赵无极重点解剖了卢江钢铁厂、卢江机械厂、卢江化肥厂、卢江丝厂这四根“台柱”,在某种意义上。卢江的这四个工厂,是卢江工业的旗帜,是卢江人民引以为自豪的骄傲,但是,这种骄傲没有过几年。现在就陷入了举步为艰的境况。

  这效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是数不胜数,但有轩本的问题却是共有的。

  第一,产品质量差,产品品种单一。卢江钢铁厂生产的螺纹钢,如果只比梓州钢厂低100块钱1吨。别人都不愿意接手,普遍售价要低150—200元/吨,问题的关键就是质量不好。化肥厂生产的氢胺,只有本县的农民使用,邻县的农民根本就不会买,而只要家居邻县附近的。则去买邻县的化肥。

  虽然化肥也属于调拨物资,但在两县交邻的地区,也有互相买他地产品的现象。机械厂现在是半停产半生产,其鼓风机只能销往梓州几个山区县的小矿山,国有大矿或省属矿山以上,连卢江生产的鼓风机看都不看一眼。

  至于丝厂,因为检验标准全国一样。毕竟,是用于出口的嘛。但是,生产出来的生丝及丝织产品,合格品竟然只有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而一等品竟然只有百分之四十。理论上讲,丝厂要赚钱,一等品必须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且合格品必须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蚕茧的价格并不便宜,都是几块钱一斤甚至十几块钱一斤。在这个时代的物价下,农民养蚕,还是可以挣到钱的。

  第二,债务负担重。绝大部分企业负债率达60以上,有的。甚至资不低债,靠举债度日。以钢铁厂为例,钢铁厂虽然每年能给卢江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利税,但其银行负债达12亿,如果要按规定支付利息,就要支付掉8000万元以上,钢铁厂之所以看起来很红火,是因为地方政府强迫银行停止了利息支付,否则,不只是钢铁厂要破产,就是银行也要破产。

  钢铁厂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全厂的固定资产折旧之后,还不足12亿元,造成这一恶果的,是几年之前的卢江县领导,盲目进口了一套大型设备,结果与国有设备严重不配套,勉强生产后,造成了一次重大伤亡事故,死亡了30余人,伤残了近百人。这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