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章 通讯员(万字更毕!月末求票!)
��信,另外,找了一个人来当“陪衬”。

  县委办是个大家庭,内部设有秘书科、综合一科、综合二科、后勤科等四个股级单位。其中陈立德作为办公室主任,分管着综合一科和综合二科,另两名副主任张运兰、裴正勇分别分管秘书科、后勤科。四个科室加起来,竟然有25人,加上3名主任,竟然有28人,如果把驾驶员等加起来,竟然有30人以上。

  别以为秘书科就是最重要的科室,其实综合一科才是最重要的科室。秘书科,主要负责一般性的文字材料;而综合一科,是直接为县委书记服务的,写的材料也是书记发言用的;而综合二科,则是为其他几名副书记服务的。

  “行。我先看看。”赵无极伸手把材料接了过来。

  通讯员一职,最早来源于部队,新华夏立国之初,各地方官员多是部队首长转业安置,因此,这一职务便传承到了地方。

  后世,县委书记一职已经不设秘书,这个规定是好的,但是,一个县委书记或县长出门,连个提包的人也没有,确实也不太像话。一个镇长出门,身边也得有两个跟班呢。

  好在也只是不设秘书这个职务,并不是说不能带跟班,县委书记、副书记出门,除驾驶员外,得跟着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其编制就在“综合科”内,但工作就主要为领导服务了。

  陈立德交来的五份材料,姓名、年龄、学历、经历、特长几项,简单而清晰。

  孔方庆,31岁,梓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回龙乡中心校教书,现任综合二科副科长,能写得一手好钢笔字。

  这个排在第一,下面依次是:

  文达,29岁,西川大学华语系毕业,曾在卢江中学教书,现为综合二科科员,擅长写大型材料,有新闻报道、小品文等发表于梓州日报、梓州文学等报刊。

  张兴江:28岁,西川批学院毕业,曾在县批局工作,现为综合二科副主任科员,人特勤快。

  何文章:30岁,西川师大华语系毕业,曾在卢江二中教书,现为综合一科副主任科员,擅长写讲话稿。这个,是赵无极的校友、师兄。

  沈本山,29岁,东复大学历史系毕业,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县委办工作,现为综合一科副科长。擅长做协调工作和处理复杂事务。

  陈立德是学过心理学的,因此,他在放这几份材料时,颇为讲究,每人都有特长,这个,他不会乱来,毕竟,此次弄虚作假,极有可能此后被赵无极发现。但是,根据心理学原理,放在前面的资料,在看过之后,容易被后面的资料冲淡。

  尤其是,赵无极本身擅长写材料,因为对于写作是否强未必一定欣赏;而赵无极年轻,估计处理复杂事务方面需要帮手,而沈本山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沈本山,与陈立德跟得最紧。最重要的是,他挑选的四人,都是颇有背景的。

  孔方庆的姑父,就是常委副县长刘昌平;张兴江的姐夫,是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圣元;何文章的叔叔,是县政府的副县长何自新;沈本山的舅舅,是上上任卢江县委书记,现市委副书记刘春林。

  惟有文达这个“文艺青年”,则是出生于普通农家。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这四个有关系的家伙,都会在最近几年陆续升官,其中沈本山将在36岁时成为常委副县长,而何文章也成了宣传部长,张兴江成了城关镇常委书记,至于孔方庆则成了教育局局长。

  只是,这些家伙最后大多止步于正县或副县级干部,并没有升到更高的职位。原因就在于几人背后的关系,都属于旧派人物,再加上年纪大了,最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