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56
过武的汉子,他们并不进城,只在城外盘桓,相爷可想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夏明远面色剧变,道:“你是说,萧家军的人可能被他偷偷调回来了?”
骆渊的指节轻叩桌案,道:“没错,我查过最近边关来的邸报,新年前战事虽然减少,但萧家军的将士们却都日夜不停的操练,而几个将领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娶了何处。”眼看夏明远脸色越变越差,他又展开手中的字条道:“请相爷仔细看看这张纸里面写得:‘顺,勿念’,如果令千金只想在下替她传出平安的消息,应该写‘安’字为何会写一个‘顺’字,又为何能提前写好,难道她早知道有人会与她接应?你再想想那日觐见太后时,明明有公主在旁,令千金竟然还冒大不韪地擦了兰花头油,她是真得不知道太后不能碰兰花吗?”他缓了口气,道:“学生只怕,所以的一切都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要给宣远侯一个闯入宫中的借口。”
夏明远觉得手心有些冒汗,却仍是不解道:“可他不能带兵,只身入宫能有什么用?”
骆渊摇头道:“如果禁军里恰好有他安排的人呢?届时他若真得要反,两方里应外合,皇城岌岌可危啊,相爷可敢冒这个风险?就算他不能成事,也必定给陛下造成不小的麻烦,倒是陛下若是怪罪下来,相爷可担当得起?”
夏明远越听越觉得惊心,他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反复踌躇了许久,才不甘地叹道:“莫非就轻易放弃这大好的良机?”
骆渊点头道:“相爷已经等了这些年,又何惧多等些时日。无论如何,这次千万不能让他有借口入宫,不然他真得要反,只怕局面将再难收拾。”
夏明远想不到自己精心谋划竟只是中了他人计策,心中又怒又恨,挥手将茶盏狠狠地挥在了地上,这时台上正唱到□□:“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助我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营门三军叫,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与此同时,翊坤宫中的元夕终于在书中找到了她曾看过的那个案子。她十分欣喜,将这案子反复读了许多遍,又蹙眉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件不寻常的地方。她连忙阖上书页,去了公主房中,问道:“婆婆你可记得,太后第一次中了兰花毒时,是什么症状,又究竟昏迷了多少日。”
公主皱起眉,仔细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回道:“也是像如此这般,浑身长满红疹,昏迷不醒。好像是足足昏迷了两日才转醒。”
元夕的眼中有些发亮,又问道:“那次她是怎么中得毒?”
公主道:“好像是她在御花园中不小心不小心嗅到一株兰花,然后就很快倒下,太医查了许久典籍才发现可能是兰花的缘故,照书上用了药,也就治好了。说来也巧,她在娘家恰好没接触过兰花,是以一直不知道自己有此病症。”
元夕心中愈发笃定,道:“上次太后嗅了整朵兰花,却只昏迷了两日。这次不过触了兰花做得头油,又有当初的药方来治,竟然昏迷至今还不转醒,婆婆不觉得其中有蹊跷吗?”
公主此时也觉得确实有些不对,于是满脸探究地望向元夕,元夕脸上却挂起一个的笑容道:“请婆婆替我禀报今上,就说元夕有办法让太后马上醒来,以赎所犯之罪。只是要请他将事发那日所有的宫女内侍全叫到太后寝宫,与我一同对证。”
公主仍是有些不安,道:“你真得有信心?若是不行,我们可是又多一桩欺君之罪啊!”
元夕握住她的手温声道:“放心,夕儿一定会带您回到侯府!”
第二日,太�
夏明远面色剧变,道:“你是说,萧家军的人可能被他偷偷调回来了?”
骆渊的指节轻叩桌案,道:“没错,我查过最近边关来的邸报,新年前战事虽然减少,但萧家军的将士们却都日夜不停的操练,而几个将领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娶了何处。”眼看夏明远脸色越变越差,他又展开手中的字条道:“请相爷仔细看看这张纸里面写得:‘顺,勿念’,如果令千金只想在下替她传出平安的消息,应该写‘安’字为何会写一个‘顺’字,又为何能提前写好,难道她早知道有人会与她接应?你再想想那日觐见太后时,明明有公主在旁,令千金竟然还冒大不韪地擦了兰花头油,她是真得不知道太后不能碰兰花吗?”他缓了口气,道:“学生只怕,所以的一切都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要给宣远侯一个闯入宫中的借口。”
夏明远觉得手心有些冒汗,却仍是不解道:“可他不能带兵,只身入宫能有什么用?”
骆渊摇头道:“如果禁军里恰好有他安排的人呢?届时他若真得要反,两方里应外合,皇城岌岌可危啊,相爷可敢冒这个风险?就算他不能成事,也必定给陛下造成不小的麻烦,倒是陛下若是怪罪下来,相爷可担当得起?”
夏明远越听越觉得惊心,他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反复踌躇了许久,才不甘地叹道:“莫非就轻易放弃这大好的良机?”
骆渊点头道:“相爷已经等了这些年,又何惧多等些时日。无论如何,这次千万不能让他有借口入宫,不然他真得要反,只怕局面将再难收拾。”
夏明远想不到自己精心谋划竟只是中了他人计策,心中又怒又恨,挥手将茶盏狠狠地挥在了地上,这时台上正唱到□□:“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助我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营门三军叫,大小儿郎听根苗: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与此同时,翊坤宫中的元夕终于在书中找到了她曾看过的那个案子。她十分欣喜,将这案子反复读了许多遍,又蹙眉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件不寻常的地方。她连忙阖上书页,去了公主房中,问道:“婆婆你可记得,太后第一次中了兰花毒时,是什么症状,又究竟昏迷了多少日。”
公主皱起眉,仔细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回道:“也是像如此这般,浑身长满红疹,昏迷不醒。好像是足足昏迷了两日才转醒。”
元夕的眼中有些发亮,又问道:“那次她是怎么中得毒?”
公主道:“好像是她在御花园中不小心不小心嗅到一株兰花,然后就很快倒下,太医查了许久典籍才发现可能是兰花的缘故,照书上用了药,也就治好了。说来也巧,她在娘家恰好没接触过兰花,是以一直不知道自己有此病症。”
元夕心中愈发笃定,道:“上次太后嗅了整朵兰花,却只昏迷了两日。这次不过触了兰花做得头油,又有当初的药方来治,竟然昏迷至今还不转醒,婆婆不觉得其中有蹊跷吗?”
公主此时也觉得确实有些不对,于是满脸探究地望向元夕,元夕脸上却挂起一个的笑容道:“请婆婆替我禀报今上,就说元夕有办法让太后马上醒来,以赎所犯之罪。只是要请他将事发那日所有的宫女内侍全叫到太后寝宫,与我一同对证。”
公主仍是有些不安,道:“你真得有信心?若是不行,我们可是又多一桩欺君之罪啊!”
元夕握住她的手温声道:“放心,夕儿一定会带您回到侯府!”
第二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