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因势利导薛蟠走正途
�也清楚。只是一样,我不是个上学读书的料子,还是妈妈叫我跟着掌柜们学习生意好了。”

  “我的儿,你若是能好好地,我也就能安心去见你们父亲了。先生们讲的都是正理,你虽然不去进学,也该学习着看书识字,总不能做个睁眼瞎子。做生意的事情慢慢来,咱们家的掌柜们都是老人了,你这一会去跟着他们学习,一来年纪小,我不放心。二来这些掌柜们怎么想呢。”薛姨妈对着薛蟠苦口婆心,叫他还是好好地念书。

  宝钗缓和过来,对着薛姨妈一蹲身,满面羞愧的说:“妈妈说的很是,也别责怪哥哥了。都是我浑说,还请妈妈责罚我。”

  “你快起来,你是年轻姑娘家,虽然咱们家是皇商生意人,但是祖上也都是书香门第出来的。这些话以后不能随便说了。妈妈知道你的心思,是为了劝你哥哥上进,不要只想着靠着家底子过日子。你能有这样的眼光,我心里高兴。你也不用发担心自己的终身。咱们家是皇商,你的名字已经进了待选的名册里面。你好好地学习规矩,没准还能青云直上呢。”被薛姨妈提起来当初选秀的话,宝钗重新活了一次忽然明白了不少的事情,她上辈子落选了,未尝不是有些人的意思。

  宝钗的脸一红,对着母亲说:“妈妈别说了,我还有些话跟着哥哥说呢。”薛姨妈叫着了薛蟠,叫伺候的丫头们都出去。

  宝钗拿来账册对着薛蟠一一说了薛家的家底,薛蟠开始的时候也没怎么认真听,只是宝钗说什么他都是哼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可是等着朝宝钗说了这几年的生意收益,薛蟠有点坐不住了:“除了内帑的银钱,剩下的生意怎么一年赶不上一年了?”

  “哥哥可要看看这几年的花费。”宝钗说着把用度的账目拿来,一张张的翻来,薛蟠粗粗一算,赫然发现自己的花销却是一年一年的多起来,顿时有些窘迫了。宝钗察觉出来哥哥的尴尬,笑着说:“哥哥是男人,总不能和我们娘俩一样整天不家不出去。哥哥要应酬还要结交一些朋友。这些花销也是没什么的。”

  薛姨妈接着说:“今天和你交代了家底,不是嫌弃你花钱的意思,你是咱们家的一家之主,和你说一声也是叫你有个大概。你经常出去每每对着些不相干的人说咱们家豪富的话,我只是提醒你一声,你真心对着你的朋友们,可是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的那些朋友们是不是真心和你好的。”

  薛蟠想想,对着母亲和妹妹说:“妈和妹妹放心,我今后要是还犯浑,就不得好死!”说着被薛姨妈给喝住了:“青天白日的,你红口白牙的胡说什么。”

  自那天之后薛蟠虽然还是不怎么喜欢读书,但是对着先生还算是尊敬的,即使不喜欢听课了,也就是抬脚就走,再也不会拿着先生取笑。薛姨妈这里嘱咐了靠得住的家人去寻找个合适的先生。谁知机缘凑巧,没多久还真的找到了两个,两个师爷都是绍兴人,都曾经中过一个秀才,后来屡试不第,就干错做了刑名师爷。后来告老还乡了,整天闲着无事,也不想再回到官场上,于是出来在江南走走,一来是散心,一来是看看有什么活计能做的。这两个先生一个姓乔,一个姓周,虽然久在官场里面浸淫,但是本性还是纯良的。

  偏生一个是薛家一个家人的远亲,他们两个来了金陵城就来寻了这位亲戚盘桓几天,正巧遇见了这件事。薛姨妈听着很是欢喜,和宝钗商量着请了乔先生和周先生来给薛蟠做西席。

  宝钗和薛姨妈商量着,想这两个人是家人的远亲,必然是知根知底的,于是母女悄悄地请来家人仔细的问了,又悄悄地叫人去打听他们的名声,很快的消息来了,两位先生跟着好几位官员做师爷,最高的曾经跟着个粮道和巡抚做师爷的。虽然他们跟着东家身边,并没做过徇私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