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杜陵春
�,不知为何,身形顿了顿。半晌后才抬头,深深看着他道:“大人这新鲜,可有人生下来就注定是奴才,就好像百姓听命于官,官效命于皇帝。”

  若想改命,需得不择手段往高处爬才行。

  后面一句被他隐去了。

  公孙琢玉是现代人,从来没有这想法,他只有数不清的、莫名其妙的优越:“百姓听命于官,是因为父母官,官听命于皇帝,则是因为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子民。”

  子民和奴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说间,两碗阳春面已经端了来。实在素的不再素,和清水煮白面没什么两样。公孙琢玉将其中一碗挪到了杜陵春面前:“来,一起吃。”

  杜陵春显然是不会吃的,用丝帕缓缓擦拭着指尖,不动筷。公孙琢玉看了眼他微微翘起的尾指,眨了眨眼,心想还真是个太监啊。

  文人士子大多清高,瞧不起权宦之流。公孙琢玉以前也不喜欢,总觉得太监这生物阴阳怪,还总爱背后你使绊子。但想起自己辈子死前也差点做了太监,就没这个念头了。

  杜陵春终于开口:“大人慢吃,我家主子还等着我去复命。”

  公孙琢玉:“面不吃了么?”

  杜陵春笑的意味不明:“改日有机会,在下请大人。”

  语罢告辞离开,转身朝着对面的酒楼去。二楼有一间包厢,外间守着两名不显山不露水的护卫,暗处亦有人盯梢。见杜陵春楼,抱拳见礼:“司公。”

  杜陵春淡淡嗯了一声,推门进去。里面坐着那名富商爷,还有一位少年公子。

  爷往他身后看了眼:“怎么不见人?”

  杜陵春微微躬身,跳过那段“奴才”的对,将情经过大概言说了一遍,末了道:“奴才无,有负陛下所托。”

  面前的中年男子竟是当今圣!

  皇帝不做声,饮了一口好的茶:“朕初次见他,还以为又是一个昏庸无之辈,却没想到不仅断案机警,还心系百姓,可见万不只瞧表面。也罢,江州一趟也不算白来。”

  杜陵春应是:“只是宫外到底危险,陛下还是早日宫的好。”

  皇帝道:“朕下午便启程京了,前朝余孽的便交由京律司去查,只可错杀,不可放过。”

  若问这大邺权臣有谁,首推宰相严复,其次便是京律司提督杜陵春。他幼年入宫,在皇帝潜龙时期就已经伺候在旁,后来救驾有功,加官进爵,得封京律司正二品提督,位列朝堂,荣宠无限。

  一个太监做到这个份,堪称是史无前例了。但知晓底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面的原因。

  究其更深的层次,还是那杜司公有一个花容月貌的姐姐,不仅被圣看中,还一路晋封成了贵妃,诞下了二皇子,便如妲己转世般,将圣迷得神魂颠倒。

  前朝后宫,竟是被这姐弟各占了半壁江山。

  京律司直属皇帝管辖,某意便是天子耳目,不出则矣,一出动辄便是十百的人命。谁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无辜冤魂,却又碍于杜陵春狠辣无情的行作风,纷纷敢怒不敢言。

  正统出身的文官都看不杜陵春,心中暗自唾骂阉人出身,地位卑贱,可偏偏皇帝对他宠信有加,对那参奏的折子总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不痛不痒的斥责两句也就过去了。

  厢房里的酒菜到底也没怎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