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又涨价了,若不是咱们事先就有了算计,怕也是要吃不了几日的。”
那汉子吃了一口茶,说:“咱们紧一些不打紧,莫要短了客人的。”
孙大娘笑着说:“这还用你说吗?周大哥家的跟咱们是什么交情?他的客人就是咱们的贵客。况且,我早听街上传遍了,这李兄弟可不是凡人,若不是他在城门振臂一呼,那千百流民怕是无一活路了。这样的人,咱平日里哪里能见到?如今能请到屋里,自是荣幸的,哪里敢怠慢?”
那黑脸汉子憨厚一笑,饮了一口茶水。孙大娘又说:“听周姐姐说,那方家的丫头竟是个不凡的,倒真看不出。”
黑脸汉子放下茶杯,说:“我也听周大哥说过了,这位小姑娘年岁虽小,本事却不弱,城门那一战竟是她先挑的头,就连李兄弟都看着她眼色行事,倒是稀罕的紧。”
孙大娘放下账本,笑着说:“我从前听茶楼的说书先生讲,这书上的传奇人物多是打小就与众不同的,这丫头若是再大一些,只怕就是第二个红娘子了。”
方墨撇嘴一笑,这红娘子她也是知道,是个家喻户晓的前朝人物,年不过十六七岁时,塞外告急,征兵令下到了家里,她上无兄长,下无弟弟,父亲也年迈了,索性自个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三五年时间过去,居然混成了将军,解甲归田的时候,这才露出了本来的女儿的面目,于是一惊动天下,她的事儿被编成了歌谣慢慢流传了下来。这孙姓夫妇将她与那红娘子相提并论,那真是高赞了,她与那红娘子的境界完全是天上地下,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方墨也不偷听了,悄然出了门去。肃北城中万簌俱寂,只几家门口的挂的灯笼在风中摇曳,灯火明暗忽悠不定,连绵着,延伸至墨黑的苍穹之中。强敌压境,肃北城中早下了宵禁令,一路行来,她一个人都没有遇到,倒是行到主街道时,渐渐听到了人声。
她闪到一边,让一列巡城的兵将过去,尾随着他们行到城门,人声渐渐地沸腾起来,有无数火把来回晃动,黑甲兵将马匹一列一列过去,将夙夜的肃北点缀的鲜活而又忙碌起来。城门旁边的空地上面树立着无数营帐,巡逻士兵来往不绝。肃北城墙高耸,上面人头攒动,城门的两边各有一石阶可以上去,不过都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岗哨手中的火把将那石阶照得明晃晃的,想要浑水摸鱼爬上城墙,倒是个难事。
方墨正在踌躇,十几辆辆牛车轱辘轱辘过来,随行护卫中有一人出头叫道:“朱校尉,这是兵器营连夜打制的一批刀箭,最是锋利不过,您过来看看。”
有一长官模样的兵将大步从城墙上下来,拱了拱手,说道:“诸位辛苦了。”上前一把拉下车上的帆布,露出满车的羽箭,他抽了一支下来,仔细端看,说道:“不错。”一挥手,旁边的士兵便纷纷搬了羽箭上城墙去。
来了机会,方墨连忙收神。那朱校尉却也是谨慎的,围着一车车东西细细看起来,行至半路,眉眼一沉,又慢慢踱步到运送兵器的护卫身边,一个个看过去,对着一个头略矮一些,低着脑袋的护卫端看半天,说道:“你……”
那矮个护卫旁边的人却突然跳将出来,笑嘻嘻说道:“朱校尉,好久不见啊。”
听着声音有几分熟悉,方墨也不由得看向那人,虽然是穿了护卫的服饰,却是一张稚嫩清秀的脸,瞧着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方墨眯了眼睛细细一想,可不就是今日才在福运来酒楼见过的“五爷”吗?
这一打岔,朱校尉转过头,迟疑说道:“你,你不是徐玉笙吗?你不跟在帧少爷身边服侍,上这里来做什么?”
“哎呀,朱
那汉子吃了一口茶,说:“咱们紧一些不打紧,莫要短了客人的。”
孙大娘笑着说:“这还用你说吗?周大哥家的跟咱们是什么交情?他的客人就是咱们的贵客。况且,我早听街上传遍了,这李兄弟可不是凡人,若不是他在城门振臂一呼,那千百流民怕是无一活路了。这样的人,咱平日里哪里能见到?如今能请到屋里,自是荣幸的,哪里敢怠慢?”
那黑脸汉子憨厚一笑,饮了一口茶水。孙大娘又说:“听周姐姐说,那方家的丫头竟是个不凡的,倒真看不出。”
黑脸汉子放下茶杯,说:“我也听周大哥说过了,这位小姑娘年岁虽小,本事却不弱,城门那一战竟是她先挑的头,就连李兄弟都看着她眼色行事,倒是稀罕的紧。”
孙大娘放下账本,笑着说:“我从前听茶楼的说书先生讲,这书上的传奇人物多是打小就与众不同的,这丫头若是再大一些,只怕就是第二个红娘子了。”
方墨撇嘴一笑,这红娘子她也是知道,是个家喻户晓的前朝人物,年不过十六七岁时,塞外告急,征兵令下到了家里,她上无兄长,下无弟弟,父亲也年迈了,索性自个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三五年时间过去,居然混成了将军,解甲归田的时候,这才露出了本来的女儿的面目,于是一惊动天下,她的事儿被编成了歌谣慢慢流传了下来。这孙姓夫妇将她与那红娘子相提并论,那真是高赞了,她与那红娘子的境界完全是天上地下,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方墨也不偷听了,悄然出了门去。肃北城中万簌俱寂,只几家门口的挂的灯笼在风中摇曳,灯火明暗忽悠不定,连绵着,延伸至墨黑的苍穹之中。强敌压境,肃北城中早下了宵禁令,一路行来,她一个人都没有遇到,倒是行到主街道时,渐渐听到了人声。
她闪到一边,让一列巡城的兵将过去,尾随着他们行到城门,人声渐渐地沸腾起来,有无数火把来回晃动,黑甲兵将马匹一列一列过去,将夙夜的肃北点缀的鲜活而又忙碌起来。城门旁边的空地上面树立着无数营帐,巡逻士兵来往不绝。肃北城墙高耸,上面人头攒动,城门的两边各有一石阶可以上去,不过都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岗哨手中的火把将那石阶照得明晃晃的,想要浑水摸鱼爬上城墙,倒是个难事。
方墨正在踌躇,十几辆辆牛车轱辘轱辘过来,随行护卫中有一人出头叫道:“朱校尉,这是兵器营连夜打制的一批刀箭,最是锋利不过,您过来看看。”
有一长官模样的兵将大步从城墙上下来,拱了拱手,说道:“诸位辛苦了。”上前一把拉下车上的帆布,露出满车的羽箭,他抽了一支下来,仔细端看,说道:“不错。”一挥手,旁边的士兵便纷纷搬了羽箭上城墙去。
来了机会,方墨连忙收神。那朱校尉却也是谨慎的,围着一车车东西细细看起来,行至半路,眉眼一沉,又慢慢踱步到运送兵器的护卫身边,一个个看过去,对着一个头略矮一些,低着脑袋的护卫端看半天,说道:“你……”
那矮个护卫旁边的人却突然跳将出来,笑嘻嘻说道:“朱校尉,好久不见啊。”
听着声音有几分熟悉,方墨也不由得看向那人,虽然是穿了护卫的服饰,却是一张稚嫩清秀的脸,瞧着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方墨眯了眼睛细细一想,可不就是今日才在福运来酒楼见过的“五爷”吗?
这一打岔,朱校尉转过头,迟疑说道:“你,你不是徐玉笙吗?你不跟在帧少爷身边服侍,上这里来做什么?”
“哎呀,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