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磷光
述”,恨天无柱,恨地无环,无人可以慰藉的寂寞和与人群格格不入的苦闷一刻不停的折磨着他。他只有借酒浇愁,而“愁”一沾酒,却又在心中疯长起来。他狂歌高呼,独清于浊世,但笔下愈是绚烂,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就愈让他痛苦。

  一个正常的人,怎么肯做李白?

  一个正常的人,又怎么能承受李白的痛苦?

  所以传承了“中庸”一脉的文人自然会选择杜甫。杜甫成了江西诗派的“一祖”,而李白却在人们的盛誉中依旧孤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是的,李不如杜。但是人们脱口而出的却往往是李白的诗歌。“床前明月光”,“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真称得上妇孺皆知,脍炙人口。而杜甫那些又平稳,又工整的诗歌却总是要在脑子里打个转,咀嚼再咀嚼才能品出香来。

  那是因为李白的诗,本来就是从内心深处倾泻.出来的,如清水中的芙蓉,灵光一闪,便再也挥之不去。

  以上用了偌大篇幅分析李白和杜甫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目的当然不是李杜,而是古龙。

  古龙即是李白,武侠世界中的李白。

  古龙总也比不上金庸,其原因恰恰可以套用以上的三条。

  是的,古龙当然不及李白,但是分析一个作家,分析的是他的渊源,流派,风格,笔法……至于地位,那是喜欢修文学史的人才做的事情。而实际上作家的地位是不用人为划定的,大浪淘沙,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就是金子。

  古龙和李白,实在有着惊人的相似处。二人同样钟爱杯中物,同样的桀骜不训,同样的任侠好武,同样充满了激情,热血,和想象力,同样选择流浪和漂泊。

  而激情和想象力,却正是浪漫主义不可或缺的因素,甚至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生命。

  浪漫主义经历了革命的洗礼,在大陆支离破碎,只在海子和王波的笔下偶现灵光。万幸在一水之隔的台湾,浪漫主义寻到了它的旁支——古龙。

  在古龙的中,我们看得出他对李白的仰慕和热爱,这种仰慕和热爱零零散散分布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最明显的,是《长生剑》。

  “我姓白,叫白玉京。”

  她盈盈一笑,道:“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结发受长生。”

  他也笑了,道:“你也喜欢李白?”

  她将衣角缠在纤纤的手指上,曼声低吟:“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其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晕,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念到劳山那一句,她的声音似乎停了停。

  白玉京道:“劳姑娘?”

  她的头垂得更低,轻轻道:“袁紫霞。”

  ……

  “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结发受长生”,白玉京真的手持长生剑与袁紫霞发生了一段若即若离,云诡波谲的故事,李白若是看见,会不会为之会心一笑?

  当然古龙对李白的热爱仅仅限于神交,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奇怪的是继承往往不需要什么研究,贵在心知。就好象李白同样景仰屈原,写出“屈平辞赋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