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突然间,一股新奇的、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柔情,向疯长的鲜花那样,一瞬间开满了心田。他觉得自己被送进了另一个世界——与他大半生置身其中、早就习惯了的官场生活完全不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玄妙,如此的甜蜜,他心中固有的绷紧的弦猛然都断了,一点也没有想到的呜咽和快乐的眼泪呼啸着涌上来,强烈得使他浑身战栗,以致卡列宁好久都说不出话来。

  他只能蹒跚无力的走向他的妻子,软弱的跪在她的床边,把妻子的手放在嘴唇上吻着。

  叫女仆裹好的、红彤彤的、皱巴巴的小东西就是她的儿子了。小家伙大胆、放肆、毫无顾忌的大哭着,卡秋莎虚弱的说:“把他抱给我。”

  接着,一个撒了粉的、包扎好了的、像一个结实的小玩偶的红色小东西被放到了母亲怀里。他的五官是那么小,皮肤是那么皱,哭得那么中气十足、绵长嘹亮。

  然后,新生儿睁开了他的眼睛。

  “你瞧,阿列克谢,他真是个神奇的孩子,一般的婴儿两三天才会睁眼呢!”卡秋莎无力却欢快的说。

  忽然,她疲倦的黑眼睛睁大了,她死死的盯着婴儿天蓝色的、半透明的、形状十分眼熟的漂亮眼睛。

  ——简直跟九个月前诱女干了卡秋莎的聂赫留朵夫公爵的蓝眼睛一模一样!

  她把怀里的婴儿递给卡列宁,她的丈夫笨拙的抱着他,好像生怕孩子从胳膊缝里掉下去一般。

  然后,卡秋莎决定用睡眠,来调整她被迎头泼了一盆狗血的纠结心情。

  接下来,时光飞逝*就正式开始了。

  在读者们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主角和配角们长大了、变老了、变美了、长残了(泥垢)……

  结婚七年,卡秋莎重操做生意的旧业,跟阿拉伯人,跟意大利人,跟法国人,跟英国人,跟北欧人……

  最初,卡列宁对于太太的突发奇想是完全持反对态度的,不过后来发现太太别出心裁的活动竟然能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支持——官场上的、往上爬的支持——他就不声不响默许了妻子的随心所欲。

  与在巴黎的情况完全一致,如今的卡秋莎是社交场上的红人,是圈子里男人爱慕女人嫉妒的对象。她毫不掩饰自己低微的出身——女农奴的女儿——甚至会拿这个身份与朋友们开玩笑。

  因为她深知水至清则无鱼,她本身已经足够耀眼,倘若再完美无瑕的话——想想《安娜·卡列尼娜》原著中安娜的下场吧,因为过于完美而备受嫉妒,早就听厌了人家称她为“贞^洁的贵妇”,她们准备好了石块,只等舆论明确转变后,就把所有压力和轻蔑投向安娜……

  因此,出身的污点,对于卡秋莎来说反倒是一种保护。

  她的儿子谢廖沙已经六岁了,除了一双蓝眼睛偶尔会让卡秋莎良心不安之外,他就是完美和天使的化身:谢廖沙长着一头淡黄色的卷发——发卷的形状与安娜如出一辙,两条穿着紧身长袜的、小鹿一般笔直的腿匀称、结实而丰满。他喜欢抬起肉嘟嘟的小脸,用单纯、信任和充满爱意的目光直视着母亲,喜欢提出天真可爱、充满想象的问题……谢廖沙是她精神上莫大的安慰,是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1880年,她认定儿子该出门历练了,于是二十七岁的卡秋莎带着七岁的谢廖沙和四十三岁的卡列宁一起到了法国。卡列宁是去巴涅尔的温泉疗养,以便恢复因为冬天繁重的公务而受损的健康,而卡秋莎则带着儿子四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