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蹲守
作。

  三年刑警工作,成为资深前辈时,姜山喝上点酒,就会发自内心,由衷地向机关里的同事称到:“这才叫当警察呢。”

  在没接手这个案子之前,姜山说的是真心话,非常喜欢刑警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当他接手这起不大不小的案子后,其中的丝丝缕缕,曲曲折折,让姜山的想法却发生了彻底的动摇。

  人生爱好不能当事业干,也不能任由爱好主导人生。

  毕竟人都是有家有口的,生活中还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在社会上活动。

  尽管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是人总是在比来比去中活着。

  警察也是人。会在公安内部与同事比,在社会上与同学好友比。

  这种比较是不经意的,自己内心会比。

  妻子会比,孩子也会比,亲朋好友都会在内心里掂量着比。

  有时不说破还好,也有比过了的人,最后还会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寻求心理上的自我满足。说是阿q精神也好,说是心理健康需要也好,现在这种比是具体的,物化的。

  社会化大分配的变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比较。

  中国人不患穷,患不公,也容易满足。

  前两年,局里还组织民警换位思考,到人力资源市场上去找工作,到社会上去打工,寻找职业的自豪感,或者说是自我满足感。

  但是就没有敢组织民警与经商做生意的换位思考的。

  姜山有位警校的师兄,专门从事刑事摄影,成绩出色,担任着技术科副科长。

  师兄雅致高,欣赏水平也高,对美丽有着特殊的追求。

  他追求到了一位貌美如花的意中人,却苦于没有工作。

  于是,他发挥自己的专长,手把手地教会了自己的爱人拍婚纱照和给学生照毕业照,聊以谋生。

  他没正式工作的爱人从拍照起步,逐步发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开起了影楼。

  师兄技术过人,从业余帮着拍照,到请假,再到旷工,忙着,忙着,面对流水一样进账的票子,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公职,一心一意与爱人开起了婚庆影楼。

  他算是最成功的一个,换位体验,把自己体验进经济洪流当中,当起了弄潮儿。

  面对着年收入过百万的店铺和自己喜爱的摄影,他没怎么犹豫地就脱了警服,穿上最流行的时尚名牌服装。

  现在,师兄已经从开影楼,到开加工厂,事业越做越大,摄影反倒成了业余爱好。

  在县城的社交圈里,师兄和他朋友的社会地位比公安局局长都高。

  因为,他已经是省人大代表,公安局局长需要经常亲自登门征求意见。

  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初要是一直在公安干到现在,最好的处境也就是个能吃点喝点的大队长。

  实际上,他要是那样混吃混喝的,连副大队长也干不上。

  姜山胡思乱想着,却摆脱不掉刘韬辉的影子。两相对比,情何以堪?

  原来,庞杂的思维脉络都是围绕着刘韬辉展开的。

  刘韬辉自杀,根源缘于“比”字。他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