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筵席风波
的这个新君和主要的朝臣,周主也都许了主动投降之后的封赠,预留给刘继元的节度使职位或许不算什么,许给郭无为的安**节度使一职却让他大为心动。
周军蓄势已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几乎是横扫了汉境,郭无为早就感觉难以相抗了,这时候还能得到周主以节度使虚位以待的礼遇,他怎么可能不心思活泛起来。想当初他身为道士而习之术,还不是为的身家富贵?只是郭威率军平三镇之乱的时候,他杖策谒于军门却不为郭威礼遇,这才隐居于太原抱腹山待时,一直到刘承钧将他请出山来。如今自家在北汉的身家富贵可能不保的时候,却能够得到周主许诺的富贵,郭无为哪里会有拒斥之心?
可惜……郭无为前段时间拿着周主发给刘继元的诏书去劝其纳土献款,结果被刘继元给断然拒绝了。周主在形势大优的局面下,可以放下郭、刘两家的仇怨,主动许给刘继元节度使的待遇,这该是多么的宽厚,然而刘继元竟然就这么拒绝了……刘继元自己不要唾手可得的安稳富贵不要紧,郭无为可是为机会的丧失而大大地心痛了一回。
昨天晚间大辽皇帝派来的使者悄悄进城,郭无为很快就知道了这一行人沿途的狼狈,晋阳北面充斥着周人的大军,大辽的使者竟然无法从官道由大辽铁骑护送到城下,而要以小股人马翻山越岭间道而来,足见这个大汉的上国也拿周军没有什么办法,企盼大辽的援军给太原城解围恐怕要落空。
一直到今日的册封典礼和现在的宴席上,这个使者韩知范仍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安全承诺,只是随意地表示大辽援军正在云州一带集结,对众人草草地安慰了一番了事,这让郭无为如何不心中大为不安。
不过这些情绪肯定都是不适宜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郭无为也就只好拿“愧对先帝”说事了,顺便表演了一下自残——他对刘继元能够及时地阻止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自己毕竟是累朝老臣了么,对刘继元还有册立之功,君臣之间再怎么暗中有隔阂,面上的功夫总是要做得很到位的。
郭无为的这一番哭诉表演和刘继元、郭无为君臣之间的互动,在席间引起了一片唏嘘,众人都是各怀心思,一时间殿中更显得沉闷无比。
“呵呵,郭仆射心忧社稷,大汉皇帝礼贤下士,韩某久闻汉国君明臣贤,不过直到今日才算是真正地体会到了。”
敏锐地感觉到筵席上的气氛很有些不对劲,韩知范打了一声哈哈,用一段阿谀作为开头,准备给北汉君臣鼓一鼓劲。
然而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接嘴的,韩知范最终只好略显尴尬地继续说道:“周军势大,韩某自北面过来,一路上已经看到了。不过郭仆射不必过于忧心,大汉皇帝尽管放宽了心,我大辽上国定然不会弃汉国于不顾,天子早已下诏组织大军前来救援,只是冬天集结大军要多费一些时日,所以才耽搁到现在都不能出发。”
“只是因为冬日集结大军比较麻烦,这才迟至今日尚不能发兵么?”
尽管知道这么问很冒昧,不符合对上国使者的礼仪,但是刘继元在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太原城虽然很坚固,城中居民众多,可以征召足够多的壮丁上城头防守,但是正规军终究只剩下了两万来人,要想在十多万几十万的周军围攻之下守住太原城,他的希望基本上是寄托在契丹的援军上面,如果援军再不来,刘继元都不知道还有多少文武会像郭无为这样情绪崩溃。
韩知范此时当然是要大包大揽的:“这是自然,贵国与我国相交多年,岂能不知道我大辽铁骑多是在九月出兵?可是这一次贵国的警讯传到上京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底了,而且那时候周军还没有侵入贵国,天子也就只能诏令南院大王加紧戒备,却是很难立即征召
周军蓄势已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几乎是横扫了汉境,郭无为早就感觉难以相抗了,这时候还能得到周主以节度使虚位以待的礼遇,他怎么可能不心思活泛起来。想当初他身为道士而习之术,还不是为的身家富贵?只是郭威率军平三镇之乱的时候,他杖策谒于军门却不为郭威礼遇,这才隐居于太原抱腹山待时,一直到刘承钧将他请出山来。如今自家在北汉的身家富贵可能不保的时候,却能够得到周主许诺的富贵,郭无为哪里会有拒斥之心?
可惜……郭无为前段时间拿着周主发给刘继元的诏书去劝其纳土献款,结果被刘继元给断然拒绝了。周主在形势大优的局面下,可以放下郭、刘两家的仇怨,主动许给刘继元节度使的待遇,这该是多么的宽厚,然而刘继元竟然就这么拒绝了……刘继元自己不要唾手可得的安稳富贵不要紧,郭无为可是为机会的丧失而大大地心痛了一回。
昨天晚间大辽皇帝派来的使者悄悄进城,郭无为很快就知道了这一行人沿途的狼狈,晋阳北面充斥着周人的大军,大辽的使者竟然无法从官道由大辽铁骑护送到城下,而要以小股人马翻山越岭间道而来,足见这个大汉的上国也拿周军没有什么办法,企盼大辽的援军给太原城解围恐怕要落空。
一直到今日的册封典礼和现在的宴席上,这个使者韩知范仍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安全承诺,只是随意地表示大辽援军正在云州一带集结,对众人草草地安慰了一番了事,这让郭无为如何不心中大为不安。
不过这些情绪肯定都是不适宜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郭无为也就只好拿“愧对先帝”说事了,顺便表演了一下自残——他对刘继元能够及时地阻止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自己毕竟是累朝老臣了么,对刘继元还有册立之功,君臣之间再怎么暗中有隔阂,面上的功夫总是要做得很到位的。
郭无为的这一番哭诉表演和刘继元、郭无为君臣之间的互动,在席间引起了一片唏嘘,众人都是各怀心思,一时间殿中更显得沉闷无比。
“呵呵,郭仆射心忧社稷,大汉皇帝礼贤下士,韩某久闻汉国君明臣贤,不过直到今日才算是真正地体会到了。”
敏锐地感觉到筵席上的气氛很有些不对劲,韩知范打了一声哈哈,用一段阿谀作为开头,准备给北汉君臣鼓一鼓劲。
然而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接嘴的,韩知范最终只好略显尴尬地继续说道:“周军势大,韩某自北面过来,一路上已经看到了。不过郭仆射不必过于忧心,大汉皇帝尽管放宽了心,我大辽上国定然不会弃汉国于不顾,天子早已下诏组织大军前来救援,只是冬天集结大军要多费一些时日,所以才耽搁到现在都不能出发。”
“只是因为冬日集结大军比较麻烦,这才迟至今日尚不能发兵么?”
尽管知道这么问很冒昧,不符合对上国使者的礼仪,但是刘继元在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太原城虽然很坚固,城中居民众多,可以征召足够多的壮丁上城头防守,但是正规军终究只剩下了两万来人,要想在十多万几十万的周军围攻之下守住太原城,他的希望基本上是寄托在契丹的援军上面,如果援军再不来,刘继元都不知道还有多少文武会像郭无为这样情绪崩溃。
韩知范此时当然是要大包大揽的:“这是自然,贵国与我国相交多年,岂能不知道我大辽铁骑多是在九月出兵?可是这一次贵国的警讯传到上京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底了,而且那时候周军还没有侵入贵国,天子也就只能诏令南院大王加紧戒备,却是很难立即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