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工业促和谐
  第二天一早,在一个警卫班护送下,杨兴来到郑家大院,到沿途低矮的茅草房,再进入深五层的大院,感觉非常不协调。

  不过,郑家对杨兴来访颇是费了一番功夫,竟然席开是十桌,虽然回到老家,迫于幺叔公压力,杨兴也延请了乡里乡亲,同族之人,但那最富有的就是幺叔公,算得上一个富农而已,其他多为富农、自耕农或者佃农什么的。

  当即喊声此起彼伏,其乐融融,大家根本不分什么礼节?见面两个哈哈,怪让人回忆的。

  到高朋满座,到一些老夫子满口之乎者也,对外面事物根本不了解,有的竟然将袁世凯当做皇帝,有的竟然认为杨兴年龄轻轻,就贵为一方道台,将来定可被皇帝封为侯爵,听到这一切,杨兴差点中途离席而去。

  到杨兴闷闷不乐,陪同的伍非百安慰道:大人,有的人说,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其他什么的,都是原样。对这个,我原来不以为意,如今观之,实乃良言啊。

  听伍非百如此说,瘪瘪嘴,随后释怀,来要在未来站稳脚跟,也需要像邓公那样,先开始军事经济方面变革,接着才是政治与文化啊。

  在蓬州老家呆了数日,随后回到顺庆,临走前,有几十个族里兄弟要求与杨兴一起到外面闯闯。

  幺叔公趁机劝道:征东啊,在外面,谁不要几个贴心人。这几个族里的兄弟,能够用就用啊,如果实在不能用,就安排安排吧,你不是说要建立筑路大队吗?可以安排几个进去啊?

  沉思良久,杨兴同意,将大家分别予以安排在各班排,或者筑路大队什么的。

  回到顺庆,此时嘉陵丝绸厂已经建成投产,着眼前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的现代丝绸厂,杨兴不由得心花怒放。

  在自己手上,新式现代化工厂已经得到建立,上千台螺丝机,数千人的大工厂,经过数月奋斗,如今都得以建立起来,到这一切,杨兴才有一种真实感。

  由于其时要求甚严,以及其时很多女工不愿意出来上班,抛头露面的,所以这些女工工资甚高,生手月薪在5个大洋,熟手则是底薪加计件提成,底薪仍然为5个大洋,外加提成,有的人估计,能够拿到0~20个大洋。

  0~20个大洋,虽然比上海丝绸厂有所不如,但是在本地已经是一份高薪了。

  一不小心,将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所坚持的计件工资纳入到公司内部管理中。

  要知道,在前世,南方沿岸地区与内地工厂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沿海施行计件工资,施行多劳多得。而北方,则是拿死工资。

  大家本来听到5元底薪,在当地也算满意了,谁知道还有提成,这无疑鼓舞了大家积极性,以及于大家对这种计件提成,本身没有多大反对意见。

  当然,杨兴知道计件提成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设置了专门品质部门,并且对生产出不同质量产品,进行了差额计件。

  如相同重量,优等品价格为a等品的5倍,a等品为b等品5倍……。

  每半年评选质量能手,产量能手……。

  虽然在这期间,杨兴向他们要修路的资金,不时吓跑了一些人,但是即使如此,还不甚烦恼。

  这可是了不得的数字,大家都知道,当时个大洋可以买40斤大米,0个大洋,相当于农村里面长年干一年的收入。

  要知道二等兵一个月军饷才不过6个大洋,要知道士兵凭借这点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