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百骑卷平岗 第十五章 一碟萝卜干
时光荏苒,转眼间,杨澜来到范县已经十余天了,七月告别了大地,八月施施然踏入。
气温陡然下降,北风忽来。
江南春酒楼开业已经有一个月了,因为地处城内,且又不是在县衙附近的热闹地段,一开始,并没有多少知名度,客人不多,可用惨淡经营这四个字来形容。
不过,酒楼所请的大厨出自京城的江南春,并且,这酒楼也有着杨澜创造的秘制味精,菜肴的味道鲜美,对于招徕回头客非常有帮助。
所以,进入八月以来,酒楼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每日的上座率也在七成以上,虽然,赶不上京城江南春几乎每日饱满的热闹景象,在范县这样的小地方,这样的上座率在饮食界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酒楼的生意好起来了,作为掌柜的崔子玉自然心情愉悦,脸上的笑容比从前自然更是灿烂了几分。
不过,生意有所好转并非他心情愉悦的唯一原因,让他这么高兴的另一个原因是,杨澜终于把他当做了自己人,这几日,他一直在兼职杨澜的师爷,和杨凌一起在检查范县往年的官府账簿。
在大明朝当一个七品知县,你可以过得非常清闲,也可以忙得焦头烂额,这两个结果全赖于你的选择。
要想过得清闲,只需放权即可,找一个好的师爷,绍兴那边的师爷最好,随后。把一应事务交给师爷处理就行了,自己只需统揽大局,在某些公文上盖一盖图章,只要小心一点,让手下不致于闹出影响自己升迁地大麻烦就行了,大家得过且过,一团和气,把这三年混过去便是了。
三年小知府。十万雪花银。
县令自然无法和知府相比,不过,三年时间,怎么也不会白走一趟吧?就算你有所谓政绩,若是没有银两在吏部或是上官那里打通门路,你便等到被发配到那些穷乡僻壤去吧!
这才是大明朝地为官之道。
千里为官只为财啊!
杨澜来到范县。自然不愿做这样地一个米虫县令。他肯定是想要有一番作为。虽然。在朱由校不曾登基。魏忠贤还未上位之前。无论他干出怎样地成绩来。恐怕都是无用之功。只要那些圣人子弟执掌朝局。他地前途便只有一片黯淡。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也不是杨澜地理想。
范县对杨澜来说。其实只是一个试验田。也可以说是一块试金石。若是范县这样一个小地方他都无法掌控。不能将这块地盘插上杨姓地大旗。烙上他杨澜地印迹。那么。他最好趁早辞官。带着家人出洋。远走高飞算了。
不过,要想当一个勤快地官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说过,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杨澜都未曾在官场厮混过,说起来,他和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明时务的腐儒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官不是做杀手。也不少做文章。就算你文武双全,初履官场。对着一本本的账簿,多少也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不过。不懂可以学!
于是,经常在账房厮混,打得一手好算盘,做得一手好账目的崔子玉便排上了用场,这几天,他都被杨澜叫到了县衙,和杨凌一起协助杨澜查阅往年范县有关田地,人口,税收等等的账目。
崔子玉是一个难得的查账高手,在他地帮助下,那些原本显得凌乱不清的账目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一些非常重要的账簿被选了出来,那些不怎么重要,只是摆放在那里引人走入误�
气温陡然下降,北风忽来。
江南春酒楼开业已经有一个月了,因为地处城内,且又不是在县衙附近的热闹地段,一开始,并没有多少知名度,客人不多,可用惨淡经营这四个字来形容。
不过,酒楼所请的大厨出自京城的江南春,并且,这酒楼也有着杨澜创造的秘制味精,菜肴的味道鲜美,对于招徕回头客非常有帮助。
所以,进入八月以来,酒楼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每日的上座率也在七成以上,虽然,赶不上京城江南春几乎每日饱满的热闹景象,在范县这样的小地方,这样的上座率在饮食界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酒楼的生意好起来了,作为掌柜的崔子玉自然心情愉悦,脸上的笑容比从前自然更是灿烂了几分。
不过,生意有所好转并非他心情愉悦的唯一原因,让他这么高兴的另一个原因是,杨澜终于把他当做了自己人,这几日,他一直在兼职杨澜的师爷,和杨凌一起在检查范县往年的官府账簿。
在大明朝当一个七品知县,你可以过得非常清闲,也可以忙得焦头烂额,这两个结果全赖于你的选择。
要想过得清闲,只需放权即可,找一个好的师爷,绍兴那边的师爷最好,随后。把一应事务交给师爷处理就行了,自己只需统揽大局,在某些公文上盖一盖图章,只要小心一点,让手下不致于闹出影响自己升迁地大麻烦就行了,大家得过且过,一团和气,把这三年混过去便是了。
三年小知府。十万雪花银。
县令自然无法和知府相比,不过,三年时间,怎么也不会白走一趟吧?就算你有所谓政绩,若是没有银两在吏部或是上官那里打通门路,你便等到被发配到那些穷乡僻壤去吧!
这才是大明朝地为官之道。
千里为官只为财啊!
杨澜来到范县。自然不愿做这样地一个米虫县令。他肯定是想要有一番作为。虽然。在朱由校不曾登基。魏忠贤还未上位之前。无论他干出怎样地成绩来。恐怕都是无用之功。只要那些圣人子弟执掌朝局。他地前途便只有一片黯淡。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也不是杨澜地理想。
范县对杨澜来说。其实只是一个试验田。也可以说是一块试金石。若是范县这样一个小地方他都无法掌控。不能将这块地盘插上杨姓地大旗。烙上他杨澜地印迹。那么。他最好趁早辞官。带着家人出洋。远走高飞算了。
不过,要想当一个勤快地官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说过,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杨澜都未曾在官场厮混过,说起来,他和那些只知死读书,不明时务的腐儒并没有什么不同。
当官不是做杀手。也不少做文章。就算你文武双全,初履官场。对着一本本的账簿,多少也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不过。不懂可以学!
于是,经常在账房厮混,打得一手好算盘,做得一手好账目的崔子玉便排上了用场,这几天,他都被杨澜叫到了县衙,和杨凌一起协助杨澜查阅往年范县有关田地,人口,税收等等的账目。
崔子玉是一个难得的查账高手,在他地帮助下,那些原本显得凌乱不清的账目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一些非常重要的账簿被选了出来,那些不怎么重要,只是摆放在那里引人走入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