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带一路
��贴身紧逼战术,就像现在这样,贺驰安干脆就跟在大军之中,仿佛不跟着,会理的铜镍矿就会旁落似的。
攻占会川的第五天,西南征讨军的前锋继续南进,而辛弃疾的指挥部,也顺势前移,推进到了会川城内。
辛大帅进了会川城,军务安排妥当之后,在郭倪和陈玉杰的安排,辛弃疾接受了《大宋京报》著名记者刘过和《新报》特约记者贺驰安的采访。当然这个主意,最先是出自陈玉杰,不过郭倪在这件事上出乎寻常地积极,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张罗了起来,而辛弃疾这两年来没少跟媒体打交道,深谙运用舆论的法门,自然是不会拒绝。
当着两位记者的面,辛弃疾侃侃而谈,首先谈的,当然是此次征讨大理的正义性。对此,其实出征之前,报纸上就有了基调,辛大帅现在只是在原有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一通而已。说到征伐大理,大宋照样祭出了“自古以来”这个词儿,因为历史上,汉武帝收服西地南夷,设云南县,大理这地方,就是昔年“云南县”所在,所以,它自古以来就是咱华夏的地盘,后来鹊巢鸠占,现在大宋出兵收回故土,这毋庸置疑是正义的,大理国国王理应尊重历史,认清形势,将华夏故土归还。设若大理国段氏幡然悔悟,顺应形势,放弃对大宋天兵的抵抗,大宋投桃报李,可仿照昔年钱俶纳土归旧宋事,便可封王安享晚年。总之,抵抗是徒劳的,大理段氏应该识时务,懂进退,不要做螳臂当车的傻事,云云。
应贺驰安所请,辛弃疾还评价了大理的政治经济情况。说到大理的君权统治,辛弃疾表示,大理这里“君不君臣不臣”,大理高氏一族权势熏天,致使大理军政混乱,内乱频仍。此外段氏治国乏善可陈,而一味崇佛大修佛庙,罔顾民生,致使国力凋敝,百姓穷困。也正因为如此,大宋天兵远征伐大理,正是解民于倒悬,吊民伐罪,此之谓也。
大宋当然有资格攻击大理国的民生状况,事实上,历朝历代之中,宋代的确是最关注民生的一个朝代,比起大理国来,大宋民众的生活水平自然是要高上不少,所以辛弃疾说“解民于倒悬”这句话时,显得底气十足。
而后话题转到对今后大宋收复大理之后的规划,辛弃疾对此早有准备,第一便是要恢复西汉“云南”地名。辛弃疾说到这里,作为采访记者的贺驰安和在旁边打酱油的陈玉杰都不免感叹,汉武帝这位皇帝尽管在民生方面一塌糊涂,但不能不说,他开拓的地盘还真是不老少,在中国历史上的确算得上居功至伟。若是没有汉武帝,只怕中国掉起“自古以来”这句文来,底气就远远不会那么足。
接下来,就轮到辛弃疾发挥了。
辛弃疾指出,大宋收回大理改回“云南”之后,将按照“一带一路”的思路在十年之内将大理建设成繁荣富足的大西南。
“一带”就是利用云南的矿产优势,发展“矿产带”。在这一点上,辛弃疾作为前任的五矿控股掌门人,自然是有足够的发言权,辛弃疾指出,云南的矿产资源异常丰富,在此之前只是零星开采,不足以形成经济规模。在大宋恢复对云南主权后,大宋将以五矿控股为龙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宋有实力的商家投资云南,建设“矿产带”,开采铜矿、锡矿等一系列大型矿山。这些矿山的开采,将带来滚滚的财源,足以让云南本地的百姓生活上一个台阶。辛弃疾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信心满满,不错,辛弃疾完全有资格这么说,当日成立五矿控股,辛弃疾先后在江西、荆湖南路布局,之后又在海南岛布局,一个“矿产带”的成功开采,无一例外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当地的百姓收入水涨船高,民生得到改善,那是妥妥的。
两位记者当然心知肚明,辛弃疾这是在为大理人民画饼,不过这个饼画得并不夸张,看起来�
攻占会川的第五天,西南征讨军的前锋继续南进,而辛弃疾的指挥部,也顺势前移,推进到了会川城内。
辛大帅进了会川城,军务安排妥当之后,在郭倪和陈玉杰的安排,辛弃疾接受了《大宋京报》著名记者刘过和《新报》特约记者贺驰安的采访。当然这个主意,最先是出自陈玉杰,不过郭倪在这件事上出乎寻常地积极,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张罗了起来,而辛弃疾这两年来没少跟媒体打交道,深谙运用舆论的法门,自然是不会拒绝。
当着两位记者的面,辛弃疾侃侃而谈,首先谈的,当然是此次征讨大理的正义性。对此,其实出征之前,报纸上就有了基调,辛大帅现在只是在原有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一通而已。说到征伐大理,大宋照样祭出了“自古以来”这个词儿,因为历史上,汉武帝收服西地南夷,设云南县,大理这地方,就是昔年“云南县”所在,所以,它自古以来就是咱华夏的地盘,后来鹊巢鸠占,现在大宋出兵收回故土,这毋庸置疑是正义的,大理国国王理应尊重历史,认清形势,将华夏故土归还。设若大理国段氏幡然悔悟,顺应形势,放弃对大宋天兵的抵抗,大宋投桃报李,可仿照昔年钱俶纳土归旧宋事,便可封王安享晚年。总之,抵抗是徒劳的,大理段氏应该识时务,懂进退,不要做螳臂当车的傻事,云云。
应贺驰安所请,辛弃疾还评价了大理的政治经济情况。说到大理的君权统治,辛弃疾表示,大理这里“君不君臣不臣”,大理高氏一族权势熏天,致使大理军政混乱,内乱频仍。此外段氏治国乏善可陈,而一味崇佛大修佛庙,罔顾民生,致使国力凋敝,百姓穷困。也正因为如此,大宋天兵远征伐大理,正是解民于倒悬,吊民伐罪,此之谓也。
大宋当然有资格攻击大理国的民生状况,事实上,历朝历代之中,宋代的确是最关注民生的一个朝代,比起大理国来,大宋民众的生活水平自然是要高上不少,所以辛弃疾说“解民于倒悬”这句话时,显得底气十足。
而后话题转到对今后大宋收复大理之后的规划,辛弃疾对此早有准备,第一便是要恢复西汉“云南”地名。辛弃疾说到这里,作为采访记者的贺驰安和在旁边打酱油的陈玉杰都不免感叹,汉武帝这位皇帝尽管在民生方面一塌糊涂,但不能不说,他开拓的地盘还真是不老少,在中国历史上的确算得上居功至伟。若是没有汉武帝,只怕中国掉起“自古以来”这句文来,底气就远远不会那么足。
接下来,就轮到辛弃疾发挥了。
辛弃疾指出,大宋收回大理改回“云南”之后,将按照“一带一路”的思路在十年之内将大理建设成繁荣富足的大西南。
“一带”就是利用云南的矿产优势,发展“矿产带”。在这一点上,辛弃疾作为前任的五矿控股掌门人,自然是有足够的发言权,辛弃疾指出,云南的矿产资源异常丰富,在此之前只是零星开采,不足以形成经济规模。在大宋恢复对云南主权后,大宋将以五矿控股为龙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宋有实力的商家投资云南,建设“矿产带”,开采铜矿、锡矿等一系列大型矿山。这些矿山的开采,将带来滚滚的财源,足以让云南本地的百姓生活上一个台阶。辛弃疾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信心满满,不错,辛弃疾完全有资格这么说,当日成立五矿控股,辛弃疾先后在江西、荆湖南路布局,之后又在海南岛布局,一个“矿产带”的成功开采,无一例外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当地的百姓收入水涨船高,民生得到改善,那是妥妥的。
两位记者当然心知肚明,辛弃疾这是在为大理人民画饼,不过这个饼画得并不夸张,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