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重磅钓饵
自己准备时间,比如要面对不同于专题演讲的即兴演讲,题目到了上台那一刻才知道,什么都要临场发挥,要是自己上场,必定是说了上句想不起下句,设想一下自己在上面结结巴巴不知所云的样子,自己实在是连上台站一站的勇气都没有。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能够即兴演讲,或者能主持脱口秀的人,口才那才叫真正了得。而官场和民间也不乏口才出众语言艺术高强之辈,练就“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那也是颇让人仰望的。
话说茅庚颇有自知之明,本着勤能补拙,不得不用刻字做预案的方式预作准备,弄得旁边的文元心里七上八下,就怕这表兄的口才不济事。待到茅庚刻完,还是将疑问溢于言表:
“庚兄,这能好使吗?”
茅庚云淡风轻地笑笑:
“好使!放心吧!”,说完就握着竹片走向了王家那边。
王家那位小哥一看茅庚径直朝自己家这边走来,忍不住唤出了声:
“这位茅庚哥哥,你来作甚么?”
那王家小哥不过十一二岁,还是一口清脆的童音,这一唤,却让茅庚愣了一愣,他不知道,刚才的“茅坑”笑场事件让自己顿时变成了此际的名人,那王家小哥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位名字发音近似“茅坑”的健硕大哥。
茅庚回应道:
“哦,王家小哥,我这是想---那个跟你令尊大人---那个说几句话。”
茅庚一开口又是那个那个,弄得王老夫子那个刁蛮小女第一个便嗤笑起来,王家小哥的两位姐姐涵养好些,但其中的妹妹也忍不住掩口,显然是控制不住笑意,那模样倒是另有一番动人处。
王家小哥的父亲闻言警觉地问道:
“茅小哥想与我说甚么?”
茅庚就等着这句话,这完全在事先准备的范畴,故而茅庚很流畅地答了上来:
“小可观察,王先生膝下这王家小哥聪明伶俐,是难得的良材美玉。”
话说到这里,果然发现王先生和他那夫人脸色好看了许多。
其实王家小哥的信息都是文元从王老夫子的小女那儿得来,所以茅庚知道这王家小哥生得聪明,却不怎么肯在读书上用功,而王家这一大家子也就这么个宝贝男,溺爱是理所当然的,王先生固然是望子成龙,却也苦无良策让这个儿子上心读书。王先生夫妻俩之所以全力支持王老夫子前往临安,就是怀有拼着自己受苦也要在临安找名师将小哥儿调教出来的心思。茅庚感叹,国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牺牲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啊!想一想后世那些省吃俭用积攒巨资送子弟到北京的围棋道场学棋的家长,他们甚至不惜辞职赴京全天候陪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呐!总之,后世的父母为了自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绝对是倾其所有,不惜代价。
这就是茅庚选择的突破口。小儿的教育问题绝非只是21世纪的国人才分外重视,在宋代,对男儿的教育重视程度只会比21世纪更甚,更是倾注举家心血,比如王家小哥的教育问题,就是王家这一大家子的核心问题。
王家是书香门第,只是金兵来了之后家道便中落了。如今归宋,一家子便将光耀门楣的希望寄托在王家小哥儿身上。那王先生闻人夸小哥儿聪明,心中自然是高兴的,但当然也要谦虚一下:
“小儿顽劣,却是不太上心读书,甚是可忧!”
茅庚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能够即兴演讲,或者能主持脱口秀的人,口才那才叫真正了得。而官场和民间也不乏口才出众语言艺术高强之辈,练就“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那也是颇让人仰望的。
话说茅庚颇有自知之明,本着勤能补拙,不得不用刻字做预案的方式预作准备,弄得旁边的文元心里七上八下,就怕这表兄的口才不济事。待到茅庚刻完,还是将疑问溢于言表:
“庚兄,这能好使吗?”
茅庚云淡风轻地笑笑:
“好使!放心吧!”,说完就握着竹片走向了王家那边。
王家那位小哥一看茅庚径直朝自己家这边走来,忍不住唤出了声:
“这位茅庚哥哥,你来作甚么?”
那王家小哥不过十一二岁,还是一口清脆的童音,这一唤,却让茅庚愣了一愣,他不知道,刚才的“茅坑”笑场事件让自己顿时变成了此际的名人,那王家小哥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位名字发音近似“茅坑”的健硕大哥。
茅庚回应道:
“哦,王家小哥,我这是想---那个跟你令尊大人---那个说几句话。”
茅庚一开口又是那个那个,弄得王老夫子那个刁蛮小女第一个便嗤笑起来,王家小哥的两位姐姐涵养好些,但其中的妹妹也忍不住掩口,显然是控制不住笑意,那模样倒是另有一番动人处。
王家小哥的父亲闻言警觉地问道:
“茅小哥想与我说甚么?”
茅庚就等着这句话,这完全在事先准备的范畴,故而茅庚很流畅地答了上来:
“小可观察,王先生膝下这王家小哥聪明伶俐,是难得的良材美玉。”
话说到这里,果然发现王先生和他那夫人脸色好看了许多。
其实王家小哥的信息都是文元从王老夫子的小女那儿得来,所以茅庚知道这王家小哥生得聪明,却不怎么肯在读书上用功,而王家这一大家子也就这么个宝贝男,溺爱是理所当然的,王先生固然是望子成龙,却也苦无良策让这个儿子上心读书。王先生夫妻俩之所以全力支持王老夫子前往临安,就是怀有拼着自己受苦也要在临安找名师将小哥儿调教出来的心思。茅庚感叹,国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牺牲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啊!想一想后世那些省吃俭用积攒巨资送子弟到北京的围棋道场学棋的家长,他们甚至不惜辞职赴京全天候陪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呐!总之,后世的父母为了自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绝对是倾其所有,不惜代价。
这就是茅庚选择的突破口。小儿的教育问题绝非只是21世纪的国人才分外重视,在宋代,对男儿的教育重视程度只会比21世纪更甚,更是倾注举家心血,比如王家小哥的教育问题,就是王家这一大家子的核心问题。
王家是书香门第,只是金兵来了之后家道便中落了。如今归宋,一家子便将光耀门楣的希望寄托在王家小哥儿身上。那王先生闻人夸小哥儿聪明,心中自然是高兴的,但当然也要谦虚一下:
“小儿顽劣,却是不太上心读书,甚是可忧!”
茅庚微微一笑,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