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整编与北伐9
  得到赞助的敢死队,在王金发和尹家家妹的带领下,毫不费力的放火烧掉了浙江巡抚署。随着江浙一带战事的逐渐平息,武昌的战事则是愈演愈烈。本来嘛,辛亥革命,武昌是首义之地。直接掀起了大革命的浪潮,枪打出头鸟,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清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

  作为领头羊,风头是有的,但是风险也是很大的。之前带兵的瑞昌不懂军事指挥,再加上冯国璋等人又是袁世凯培植多年的心腹。北洋集团可是老袁赖以为生的基本,大胜打死,到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这样的蠢事才不会发生!因此之前黎元洪和武昌军政府的日子还算凑合着能过,就是内度不太和谐而已。但是自从胡瑞这个家伙横空出世以后,情况立马开始天翻地覆起来。

  原本拿下汉口之后就借口弹药、粮饷不足开始磨洋工的北洋集团,在安徽革命军沿着沪宁线南下后,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北伐宣言发出以后。河南等地历来是官匪一家,当地官军皆为旧式地方私军,战斗力整个一渣渣。这北伐还能是冲着谁来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这一点袁世凯看得明白,整个北洋高层也看得明白。因此趁着安徽革命军还在芜湖忙着整编和善后的时候,武昌方向的北洋军加大了攻势。倒不是他老袁害怕了,对于自己一首培育起来的北洋集团,不光老袁,就连洋大人也是很有信心的!公认的国内第一强军!就是放在欧洲,那至少也是二流的水准(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

  自打小站练兵开始,德国、日本的军事顾问悉数上阵,马克沁、新式快枪成批量的买。这花了十几年的心血才有了北洋的今天,这安徽军才吃了几天的饭?!两相一对比。哼,蚍蜉撼大树!

  在袁世凯看来,之前大出风头的安徽军也就是装备好,再加上运气的成分。老袁对于安徽军的战斗力是压根不放在心上的,他操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眼下中国的乱局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清廷、革命党、立宪派等等等等,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而他一手培育起来的北洋集团,则是他手中的筹码,他要用这筹码左右局势,琢磨着给自己换一个大总统来当当。

  从心里讲。老袁对于安徽军北伐的宣言是不屑一顾的。安徽那穷地方,历来是出乞丐的地方。一下子拉出来六个镇,人好说,这军火和粮饷的开销大大的超过了安徽的税收能力。这年月有枪便是草头王,有了枪腰杆子也就硬。扩军抢地盘什么的。很好理解,但是想安惠君这样扩军的。老袁还是第一次见到。喵的。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啊!这地方上要搜刮成什么样子啊?!所以,老袁打心眼里没把安徽军的北伐宣誓当回事,权当是叫两声捞取政治资本了。不过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北洋军以及汉口的其他清军开始了新一轮的凌厉攻势。打算再消耗消耗革命党手里的本钱,利用前方战事,同时给身后的朝廷和你那放的革命党施压。以求尽快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过还没等老袁这边开打,那边沉寂已久的武昌民军倒是先打过来了。

  在坑爹顾问日军大佐大元的建议下,以及猪一样的队友湘军代表王隆中的附和下,新晋的民军总司令黄兴压制住了内部所有反对的声音。果断下令,转守为攻,消灭汉口的清军!

  11月16日下午五点,武昌民军工程营在断桥口架设浮桥完毕。当天晚上十点,攻击部队通过浮桥,开始进入攻击位置待命。反攻开始后,一开始进展还算顺利,但是当攻击部队推进到玉带门附近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抵抗,攻势被迫停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为进攻的一方,拿不出一场像样的攻势,又或者攻势被迫停顿的时候,这场战役就已经输掉了一大半。17日上午,休整了一晚的民军再度发起攻击。之前一直都在打防御战,终于能能主动进攻了,民军的基层官兵还是很兴奋的。一大早就跟嗑药似得,一路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