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钟山风雨3
��,当即先开了火。看到营长带头开了枪,剩下的人纷纷不甘落后抄起手里的家伙就是一阵扫射。斯登冲锋枪的射速不算太快,32发弹夹(为了防止卡壳一般只装30发)火力持续性也不如装备情报部安全部队的**沙。但是每分钟550发的射速再加上人手一支的密度,密集的弹雨是用惯了汉阳造的清军从未见过的!栓动步枪由于需要手动退壳上膛,每分钟10发算是到头了(后闭锁的李菲尔德步枪除外,这货属于栓动步枪中的奇葩,射速赶上半自动),还不算换弹夹的时间。

  由于猝不及防,一线阵地的清军立马被打倒一片。装备占了上风的警卫营眼见打起来了,也干脆光棍到底了。四队一组,迅速的靠上前去,发挥冲锋枪近战火力的优势。zb30的长点射、马克沁的火力输出扫射下来所有人手里的武器都换了一次弹。打完了,立马换人,后面第二波绕道侧翼顶了上去。连绵不绝的弹雨,打的对面哀嚎一片。

  “快,上过山炮!”

  趁着对面活力停顿的时候,赵会鹏踢开死活拉着自己的亲兵大吼着招呼安置在二线的四门施耐德37毫米速射炮。

  “咚、咚、咚”

  小口径的施耐德37炮被匆匆推上跑位,刚打了一发,对面呼啦一声,不知道从哪飞出来的炮弹就朝着炮位招呼过来了。四门37炮全部被炸毁在跑位上。

  “邪了门了,这什么炮?!弹道这么弯曲!”

  眼见四门37炮被击毁,赵会鹏眼睛都瞪圆了,心疼的快掉眼泪了。不服气的大吼道。

  “速战速决,上特种弹!”

  王天纵一面组织两个步兵连从两侧打过去,策应着尖刀连的攻击,一面招呼着后面一直没动静的炮击跑连上特种弹。

  说起特种弹,您别误会,咱不是二战那会的小日本。毒气弹神马的,太丧心病狂、有违天和,咱不感兴趣。咱们这特种弹学名叫做150毫米榴弹,专供安徽军装备的仿苏制43式82毫米迫击炮使用!这名字乍一听,挺陌生的,但是它的俗称您作为军迷那是一定熟悉的——没良心炮!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大破黄维汽车阵的就是这个!说白了,这货就是一个改装过的炸药包,份量看你用什么投掷了。汽油桶什么的,基本上装药量都在二十斤左右,但是射程短。专供82毫米迫击炮使用的这种流弹,为插口式,上头粗下面细,装药量稍小但是射程更远。在进攻作战中,这货一般会随着突击队前出,不能配置在后方(射程短,而且为了避免误伤)。遇到这货,你可不能应付寻常炮击一样,当场双手抱头卧倒在地。迫击炮抛射炸药,纯粹是把一个炸药包给扔过来,不像炮弹一样考虑射程和精度问题,因此装药量很大很大,冲击波自然是不必说了。碰上这货,你只能跟俯卧撑一样把身体撑着离开地面,避开猛烈的冲击波,不然一定会被震死。当然这前提是在十五米以外,在十五米之内管你什么姿势横竖都是死。

  警卫营的82炮兵连足足装备了12门82毫米迫击炮,之前因为实在行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交火,因此作为只愿活力的82迫击炮被扔在后面,专门顶着阵地上的火力点打。那四门37炮就是被迫击炮炸毁的。听到命令,各炮的炮长们不敢怠慢把冲锋枪斜挎在肩膀上,从推倒在地的自行车驮架上翻检着,小心翼翼的取出一个流星锤(一个细长的杆子,上面顶着一个又圆又粗的弹体)一样的炮弹。

  “嘭、嘭、嘭”

  几声脆响后,对面的清军阵地上掀起一阵浪潮。隔着五十米,打头的尖刀连也被震的站不稳。

  赵会鹏也算是一员勇将,在布置阵地的时候只在一线阵地留下一个营的兵力。后续的三个营和马克沁、过山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