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四处借粮
�救助中原百姓安全南返而四处筹措粮草。那朝廷面对王童他们那个上访请愿的代表团,想必也会慎重几分。元帅您这样一位武将都知道爱护百姓,为百姓筹粮。相较之下,朝廷的那班文臣总不致于在此情形下,对百姓置若罔闻吧!那可会被天下人唾骂,失去民心的!”

  宋朝最好的一点就是评议风气十分开放,任谁都能评议朝政甚至官员。而且还不会因此获罪。比起明清时代的蚊子狱(我是故意打错的,不然就是**),宋朝的读书人可算是最幸福的时候。

  在大宋,读书人均信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学理论。认为天下乃是应由皇帝和士大夫共同治理。

  因此宋朝的君权相对于其他各朝来说,算是比较弱势的,这也是为何宋朝的皇帝很多都没干到逝世就退位成为太上皇的原因。尤其是南宋前三位皇帝,竟然都提前退了位,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大奇闻了。

  宋高宗赵构就是在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南侵时退位让给了养子赵眘,也就是后来为岳飞平反的宋孝宗。

  不过他也没干完,于1190年退位让给了自己儿子赵惇,也就是后世称为的宋光宗。

  接着宋光宗也觉得这皇帝当起不好玩,于1194年退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扩,也就是后世的宋宁宗。

  这些皇帝倒不是不贪恋权力,而是当南宋的皇帝不可能象其他朝代的皇帝那样大权在握,随心所欲。想杀谁就杀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受到的制约很多。

  岳飞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自幼就饱读各种诗书和兵书,可谓文武全才。要不然也不能做出《满江红》那种流传千古的诗句了。对于当世之风气自然也很清楚,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便也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想不到云儿竟然先想透了这一层,倒是有长进多了。”

  他这时望向岳云的眼神更充满了慈爱之情。

  岳云和岳飞目光接触,感受到他目光中传来的关切孺爱之情,心中也油然生起一股感动。

  之前他虽然也和岳飞接触过两次,但更多的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历史上的大英雄,而非自己的父亲,而在刚才,他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岳飞对自己的爱意。他开始慢慢接受这个父亲了。

  他心中也更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变历史上岳飞风波亭遇害的悲剧,让这位民族英雄能够继续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他的作用。

  这时,岳飞方缓缓收回了目光,恢复了那个雷厉风行的大帅形象,他起身道:“张宪听令!”

  “末将在!”张宪连忙从椅子上站立起来,躬身行礼。

  “你带五百兵丁前往大散关,向吴璘将军借粮,必要时甚至可去一趟成都,向川陕宣抚使杨世将大人说明来由。”岳飞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

  张宪哪能领会不到,这是让他把这件事在四川境内好好宣扬一番呢。

  “张宪定当将此事通晓四川的父老乡亲!”张宪一脸欣喜地接收了命令。

  “王贵听令!”岳飞随即发布第二道命令。

  “末将在!”一名四十余岁的白脸武将连忙出列躬身。

  “你率五百兵丁前往濠州,向张俊将军借粮!”岳飞吩咐道。

  “末将遵命!”王贵答道,他却是一脸平静,脸上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张显听令!”岳飞再度下达第三道命令。

  “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