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最后的死战
�不知道对方的厉害……问题是之前几万骑兵冲杀,结果大家伙都看到了,你凭什么觉得今晚有希望?
杨一清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张璁道:“剩下的我只跟陛下呈奏。”
“你不必去了!”
杨一清一摆手,马上有人将张璁拿下。
张璁厉声喝问:“姓杨的,你要造反吗?”
这次他已经豁出去了,之前杨一清勒令他出使,现在出使回来又不让他去见皇帝,分明是杨一清已准备牢牢地军权掌握在手中,或者说杨一清已准备用儒臣的方式“殉国”。
从杨一清的角度而言,如果军权掌握在皇帝或者张璁这种人手里,家国大事很可能会走向不可控的方向,他一定要为大明保留最后的颜面。
杨一清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关入宫参奏之事,我会找人去做。你只管将出使内情详细说出来,否则你立即就会被杀了祭旗。”
张璁心中哀叹不已。
果然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前左顺门事件结束后,皇帝掌控一切的时代在这一刻宣告终结,正所谓“天道有lún回,苍天饶过谁”,正是当前真实的写照。
皇帝用一种不冷静的消极避战方式,让热血臣子心寒不已,以杨一清为首的文臣现在要行“政变”之举,或者不能叫“政变”,而是杨一清等人,想以他们的方式决定这场战事的走向。
张璁本来想去劝说朱四,要不咱审时度势,投降也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现在他知道,他已经没有办法跟皇帝讲任何事情,甚至连城外敌人的需求,大概率也不会传到皇帝耳中。
……
……
朱四躲在乾清宫,穿戴整齐,随时准备跑路,却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他的妃嫔都在这边合衣打地铺睡觉。
朱四等得心焦,信步走出宫门,到外面透气,却见周围护卫已更换一批。
“陛下,杨阁老派人来,说要更换皇宫戍卫。”
张左一脸为难地出现在朱四面前。
朱四怒道:“朕早就看出来了,姓杨的有不臣之心!命令锦衣卫和金吾卫,牢牢把守好皇门!另外,派人去将姓杨的拿下!”
“陛下,这时候……要不以大局为先?”
张左生平第一次不想遵守朱四的命令。
朱四这么做有点乱来的意思,虽然看上去杨一清有犯上作乱的迹象,但至少是在为大明镇守最后的防线,如果这时候把杨一清给拿下或者杀了,军中哗变……那皇帝就彻底失去人心。
朱四道:“怎么,你也想造反吗?”
张左急忙道:“陛下,若想守住京师,必须要留住杨阁老这样知兵的老臣,比如昔日土木堡之变后,也是靠大臣于谦才将京城守住。陛下大可加qiáng皇宫各处守卫,皇城各城门关闭,自此不见任何军中来人。”
“嗯。”
朱四在仔细考虑后,答应下来。
跟杨一清闹别扭的风险太大,而且他的目的是要混出城,举家跑到安陆去。
朱四心里也在琢磨,还好朕一直都把安陆当成是备用的老巢,那边的一切应
杨一清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张璁道:“剩下的我只跟陛下呈奏。”
“你不必去了!”
杨一清一摆手,马上有人将张璁拿下。
张璁厉声喝问:“姓杨的,你要造反吗?”
这次他已经豁出去了,之前杨一清勒令他出使,现在出使回来又不让他去见皇帝,分明是杨一清已准备牢牢地军权掌握在手中,或者说杨一清已准备用儒臣的方式“殉国”。
从杨一清的角度而言,如果军权掌握在皇帝或者张璁这种人手里,家国大事很可能会走向不可控的方向,他一定要为大明保留最后的颜面。
杨一清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关入宫参奏之事,我会找人去做。你只管将出使内情详细说出来,否则你立即就会被杀了祭旗。”
张璁心中哀叹不已。
果然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前左顺门事件结束后,皇帝掌控一切的时代在这一刻宣告终结,正所谓“天道有lún回,苍天饶过谁”,正是当前真实的写照。
皇帝用一种不冷静的消极避战方式,让热血臣子心寒不已,以杨一清为首的文臣现在要行“政变”之举,或者不能叫“政变”,而是杨一清等人,想以他们的方式决定这场战事的走向。
张璁本来想去劝说朱四,要不咱审时度势,投降也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现在他知道,他已经没有办法跟皇帝讲任何事情,甚至连城外敌人的需求,大概率也不会传到皇帝耳中。
……
……
朱四躲在乾清宫,穿戴整齐,随时准备跑路,却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他的妃嫔都在这边合衣打地铺睡觉。
朱四等得心焦,信步走出宫门,到外面透气,却见周围护卫已更换一批。
“陛下,杨阁老派人来,说要更换皇宫戍卫。”
张左一脸为难地出现在朱四面前。
朱四怒道:“朕早就看出来了,姓杨的有不臣之心!命令锦衣卫和金吾卫,牢牢把守好皇门!另外,派人去将姓杨的拿下!”
“陛下,这时候……要不以大局为先?”
张左生平第一次不想遵守朱四的命令。
朱四这么做有点乱来的意思,虽然看上去杨一清有犯上作乱的迹象,但至少是在为大明镇守最后的防线,如果这时候把杨一清给拿下或者杀了,军中哗变……那皇帝就彻底失去人心。
朱四道:“怎么,你也想造反吗?”
张左急忙道:“陛下,若想守住京师,必须要留住杨阁老这样知兵的老臣,比如昔日土木堡之变后,也是靠大臣于谦才将京城守住。陛下大可加qiáng皇宫各处守卫,皇城各城门关闭,自此不见任何军中来人。”
“嗯。”
朱四在仔细考虑后,答应下来。
跟杨一清闹别扭的风险太大,而且他的目的是要混出城,举家跑到安陆去。
朱四心里也在琢磨,还好朕一直都把安陆当成是备用的老巢,那边的一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