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董卓西迁
薛礼见她同意了,就说道:“翼德,听到了没有,我这媒人酒是喝定了,嗯,你还不谢谢文优先生,他也有这一份功劳的。”
张飞这时也机灵,说道:“俺老张先谢过文优先生了,待会儿,俺老张必定请主公允许,陪先生大喝几杯。”李儒是有苦说不出啊,这要是被董卓知道了,这大美人嫁给了张飞,还不把自己骂死吗。
当下李儒看这大局已定,又只能谈公事了,薛礼说道:“既然先生为我带来了这么一份大礼,我也要回报一二。”李儒听到薛礼这么说,说道:“侯爷愿意减少金银?”
薛礼笑着说道:“诶,不是这事,这洛阳的金银,那是不能变的,我的意思是将来。”李儒说道:“不知侯爷此话何意?”
薛礼说道:“想必文优先生也见过我玄甲军的军力之强了,而且你也知道他们的盔甲的坚固和兵器的坚韧不是一般人所能打造的,等此事一过,到时,我可以低于他人的价格买给你家相国。”
李儒想到,薛礼此言非虚,幽州的兵器盔甲的确是天下一流,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当下说道:“好,那就一言为定。”薛礼又加了一句,“那些金银可不要作假,而且董卓撤离之时,我会派人在洛阳城上清点董卓的车架的。”
当下薛礼又和李儒谈了一些琐事,就结束了会议,张飞也征得薛礼的同意带着李儒去喝酒了,直把他灌醉回洛阳才算了事。
薛礼在李儒出了大帐之后,就继续开始商议,太史慈不解的问道:“主公,我们和董卓是敌人,为什么还要把我们的兵器盔甲买给他们,这不是资敌吗?”
薛礼说道:“子义,你这就不懂了,我们以前不是留下了很多的盔甲吗,而且现在我们的工匠们的水平是直线上升,所有的兵器盔甲都在改进,我们把那些不用的,留在仓库里的兵器盔甲高价卖出去,而且我们也不是光卖给董卓,到时再卖给曹、袁绍等天下诸侯,让他们打个够,等到我们实力雄厚的时候,他们也大的差不多了,就是我们收拾他们的时候了。”众人一番恍然大悟状,纷纷皆言薛礼英明。
再说李儒回到洛阳,把事情和董卓一说办成了,董卓先是高兴,但是一听到要留下一半的洛阳财富,那招肉痛啊,但是现在自己的兵力没有集中,不能打败薛礼,只能忍气接受。
第二天,董卓召集三公九卿,向他们正式提出迁都之事。
大臣们谁也没料到会有迁都长安一说,不禁愕然。
司徒杨彪起而反对,说:“这怎么行?洛阳为都已多年,官贾百姓,无不适应,一旦迁都,势必惊动朝野,反而不利于人心稳定。还是不迁为佳!”董卓挺着肚子,指着杨彪道:“迁都乃国家大计,你敢阻挠吗?”
太尉黄琬补充道:“正因为迁都乃国家大计,杨司徒才正义直言,还是请相国更多斟酌的好……”
董卓一时语塞,瞪着一双大眼,看着黄琬。大臣现在才连忙出来圆场,说:“迁都是个好计,汉高祖不是以长安为京师吗?不过相国大可不必为杨司徒和黄太尉的错话而计较,最终定夺,还不是完全由你么?”
董卓这才消了些气,但立即将杨彪和黄琬免了职,全力准备西迁事宜。
城门校尉伍琼,还有尚书周毖都骂王司徒只知道奉承,没有骨气。他二人决定冒死规劝董卓,不让他迁都。
董卓一见是他二人,就说:“当初你俩劝我重用名士,启用袁绍做了渤海太守,我就依了你们。你们所推举的人做了太守,做了刺史,怎么报答我呢?竟发兵来打我,而你们还想为他做内应
张飞这时也机灵,说道:“俺老张先谢过文优先生了,待会儿,俺老张必定请主公允许,陪先生大喝几杯。”李儒是有苦说不出啊,这要是被董卓知道了,这大美人嫁给了张飞,还不把自己骂死吗。
当下李儒看这大局已定,又只能谈公事了,薛礼说道:“既然先生为我带来了这么一份大礼,我也要回报一二。”李儒听到薛礼这么说,说道:“侯爷愿意减少金银?”
薛礼笑着说道:“诶,不是这事,这洛阳的金银,那是不能变的,我的意思是将来。”李儒说道:“不知侯爷此话何意?”
薛礼说道:“想必文优先生也见过我玄甲军的军力之强了,而且你也知道他们的盔甲的坚固和兵器的坚韧不是一般人所能打造的,等此事一过,到时,我可以低于他人的价格买给你家相国。”
李儒想到,薛礼此言非虚,幽州的兵器盔甲的确是天下一流,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当下说道:“好,那就一言为定。”薛礼又加了一句,“那些金银可不要作假,而且董卓撤离之时,我会派人在洛阳城上清点董卓的车架的。”
当下薛礼又和李儒谈了一些琐事,就结束了会议,张飞也征得薛礼的同意带着李儒去喝酒了,直把他灌醉回洛阳才算了事。
薛礼在李儒出了大帐之后,就继续开始商议,太史慈不解的问道:“主公,我们和董卓是敌人,为什么还要把我们的兵器盔甲买给他们,这不是资敌吗?”
薛礼说道:“子义,你这就不懂了,我们以前不是留下了很多的盔甲吗,而且现在我们的工匠们的水平是直线上升,所有的兵器盔甲都在改进,我们把那些不用的,留在仓库里的兵器盔甲高价卖出去,而且我们也不是光卖给董卓,到时再卖给曹、袁绍等天下诸侯,让他们打个够,等到我们实力雄厚的时候,他们也大的差不多了,就是我们收拾他们的时候了。”众人一番恍然大悟状,纷纷皆言薛礼英明。
再说李儒回到洛阳,把事情和董卓一说办成了,董卓先是高兴,但是一听到要留下一半的洛阳财富,那招肉痛啊,但是现在自己的兵力没有集中,不能打败薛礼,只能忍气接受。
第二天,董卓召集三公九卿,向他们正式提出迁都之事。
大臣们谁也没料到会有迁都长安一说,不禁愕然。
司徒杨彪起而反对,说:“这怎么行?洛阳为都已多年,官贾百姓,无不适应,一旦迁都,势必惊动朝野,反而不利于人心稳定。还是不迁为佳!”董卓挺着肚子,指着杨彪道:“迁都乃国家大计,你敢阻挠吗?”
太尉黄琬补充道:“正因为迁都乃国家大计,杨司徒才正义直言,还是请相国更多斟酌的好……”
董卓一时语塞,瞪着一双大眼,看着黄琬。大臣现在才连忙出来圆场,说:“迁都是个好计,汉高祖不是以长安为京师吗?不过相国大可不必为杨司徒和黄太尉的错话而计较,最终定夺,还不是完全由你么?”
董卓这才消了些气,但立即将杨彪和黄琬免了职,全力准备西迁事宜。
城门校尉伍琼,还有尚书周毖都骂王司徒只知道奉承,没有骨气。他二人决定冒死规劝董卓,不让他迁都。
董卓一见是他二人,就说:“当初你俩劝我重用名士,启用袁绍做了渤海太守,我就依了你们。你们所推举的人做了太守,做了刺史,怎么报答我呢?竟发兵来打我,而你们还想为他做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