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2
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理清他们说的,原来这些人都是边境撤下来的流民,拖家带口地散进中原,一批人得了指点,朝江南来了。

  “游少爷游少爷”一名队长策马前来,赶开人头攒动的百姓,举着文书道“我家大人有信,请少爷亲启”

  李治烽上前接过文书,游淼展开看了,内里是赵超亲批的手谕,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原来有十万人逃难进了中原,京师外面都挤满了无法维生的流民,赵超出征时见了这境况,又想起游淼曾经在信里提到过自己的山庄招不到佃户一事,便大笔一挥写了文书,交由其中的一人,让他带着这批人浩浩荡荡下江南去。

  扬州自古为鱼米之乡,来了这点人,要找块地糊口为生,料想不难,内里还有扬州知府附上的信。扬州知府一见赵超手谕便知此事非同小可,派了个武将,将人带到江波山庄,信里让游淼亲自挑选,能用的人就用了,不想用的人,依旧打发回扬州去当劳役。

  游淼看着门外黑压压的人出神,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全都拖儿带女,家中老母坐在板车上,还有襁褓中的婴儿。

  这还只是个十二户的先头部队,总共有七百多人,一百一十五户,接下来的几天里,前来山庄的人会络绎不绝。

  “都留下来罢。”游淼说“程光武,穆严穆风你俩去安排,有事就问李治烽。开春赶紧种地,都能养活,不用回扬州去了。”

  难民群里响起一阵欢呼。

  流民高兴了,游淼却是倒了大霉,这么多人一下全涌进山庄里来,吃的住的,可是好大一笔开销。赵超也真够天马行空的,招呼也不打就朝他派了这么多人,更头痛的是,人都到门口了,他才发现

  里面老弱病残不少,但青壮年也稍有一部分,还有家人在路上死了的,被一袭草席裹着,板车拖着过来。

  当天整个沈园里忙得焦头烂额,游淼马上派乔珏的小厮去给安陆送信,又让程光武去和郭庄的村长商量,看看能不能让人暂住南北两村,毕竟江波山庄里根本就没这么多房子沈园里来了好几个女人,在后院煮了十大桶饭,一时间弄得和赈济难民一般。

  李治烽更是带着钱出去采买,所有人包括游淼自己,从早上开始就脚不沾地的忙到傍晚,最后终于给这些流民安排出住的地方。

  老幼病残都住在沈园里,让那几家人代为照顾,青壮年则住在郭庄与安陆两地的草棚子中,每天过来领农具干活。开春游淼包全部人的食宿,等到第一次收成后,大家就得去建自己的房子了。

  “头一年,我抽七分的租儿。过完这年给你们降到六分。”游淼坐在厅堂中央,朝十二名户主说“本少爷养活你们这些人,大家也得知趣点。种什么下地去,我说了算,咱们江南的水稻不比你们北方,头一年先种两季看看,缓一缓你们的吃食,再考虑来年三季的事,怎么样”

  游淼说出这话时心里有点忐忑,毕竟种粮食不比种茶,五分已是抽得重了,抽七分,若选种不好,又遭了旱涝,寻常人家须过不下去。但这三个月里他要负担上千人的吃饭问题,水车是他建的,田也是他的,这些流民若不愿意种也只有收拾铺盖滚蛋的份。

  本以为这些人都会说几句什么,然而料不到的是,所有人都一致点头。游淼又道“农具我这里出,明儿各自去圈地,不可太贪了,吵起来的话也别打架,自己想法子说去。”

  壮劳力们纷纷给游淼磕了头,游淼照着江南一带的地主做派,分茶与他们吃,吃过后这些人便各自出去找活儿干,翻土犁地,等再过些时日便可播种。

 &